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简介

2022-11-04 10:50作者:lhz001来源:临涣镇文字大小:[ ]背景色: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初为昌帝庙,宋代更名为文昌宫,是当地官府和文人学士奉祀文昌帝君的场所;清朝末年,这里办成临涣中心小学;进步知识分子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进行革命活动。1924年中共宿西地区地下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在这里成立。文昌宫一度成为宿西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19481111日,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打响后的第五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指挥部进驻临涣文昌宫,当晚,三位领导召开了中野各纵队领导会议,研究和部署向徐州、蚌埠段进军,攻打宿县的任务。11163时,中野3纵在9纵一部配合下,攻克了宿县城,关上了包围徐州国民党军的南大门,为战役的扩大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态势;1618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在这里成立。总前委的成立使淮海战役前线有了统筹一切的总指挥部。

1122总前委在文昌宫的目标暴露。当时临涣上空国民党飞机从上午9点多钟一直轰炸到天黑。当晚总前委连夜转移到东12华里处的小李家。总前委在文昌宫的这段时间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正确制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并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国后,临涣文昌宫成为淮海战役的重要纪念地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临涣文昌宫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省、市、县联合出资三万五千元人民币对文昌宫进行第一次维修1988年9月,濉溪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次重大并于1988年11月16日即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正式成立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之后当地政府又多次进行修葺。2009年、2010年、2012年国家文物局又三次拨款近500万元进行重大修复,现已基本上恢复到淮海战役时期的面貌。

文昌宫前后三进庭院,其中南院在当时是总前委的参谋处、作战处、机要室、通讯处等,现在布置为6淮海战役资料室;中院西墙是总前委影像,路南为领导题词;北院5个展室原状陈列,分别为刘、陈、邓三位首长住室会议室及警卫员住室

    馆藏文物200余件分别为:

一、总前委办公用品:红槐四抽桌、官帽靠背椅、铜龙型笔架、雕花笔筒等

    二、生活用品大床、竹席、被褥、立柜、茶壶、铜灯、烛架、脸盆

三、通讯工具:电台、发报机、手摇电话机等

四、军事用品:军用地图、总前委与中央军委的往来电报、各类军事文件等

五、支前文物:独轮车、太平车、轧花机、纺棉车、织布机、石碾、石磨等

六、不可移动文物:总前委用过的水井

    七、烈士遗物:手枪套、墓碑、子弹、刺刀等

   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08年以来每天免费对外开放;它不仅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示范作用,更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阵地,对社会团体以及广大群众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中国革命近现代史上,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总前委常委在此指挥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淮海战役,对中国革命史更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