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检查公告】濉溪县2022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总结(涉及南坪镇辖区内学校)
一、基本均衡现状
濉溪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217所,在校学生132939人;其中初中46所(民办14所),在校生41590人;小学171所(民办6所),在校生91349人。
我县2017年1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2017年9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复核。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全县小学和初中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和0.55,基本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平均值呈稳定趋势。依据濉溪教育发展现状,计划2024年接受国家优质均衡验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县财政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截至9月底,我县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3.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8亿元,同比增长5.31%;幼儿园、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增长,分别为2.49%、1.23%、4.42%、0.6%。
(二)积极实施县域中小学布局优化工程。编制《濉溪县城区、开发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城区学校新建和扩容改造步伐。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2018年,完成河西新区新城实验学校、濉芜产业园星城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学楼新建及旧楼改造工程;2019年将濉溪二中老校区改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2021年完成老城区城关第二小学、城关第三小学新建工程,碱河西路立交桥西城关第一小学西小区配套建设工程及新城中心学校南校区改造工程;至此,城区中小学布局合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三)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濉溪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濉溪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联合希沃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完善“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机制。打造濉溪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创建基于网络的研修共同体、校际合作研修共同体、区域研修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如“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说课展示”、“教师优质课大赛”等,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围绕“智慧学校硬件升级完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新型教与学模式初步构建”三个目标,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应用能力、智慧课堂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四大突破,统筹推进队伍建设研训方式、课堂教与学模式、体育美育教学方式、家校社共育方式、督导评估和评价方式五项变革。不断加强智慧学校建设,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64.88万元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全县中小学智慧课堂全覆盖。全县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到100%;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8:1;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注册率均达到100%。所有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速到200兆。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体化发展。依据城镇化趋势和优质均衡要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强校+弱校”“强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解决生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和大班额、大校额问题,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进程。按照“九年一贯,学区一体化”思路,统筹中心学校辖区中小学管理,深化“3+1”(初中带六年级)和“1+X”(小学带教学点)办学模式改革,推动音体美、信息、科学等小学科教师走教常态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互助协作共同体”运行机制,以优质学校为依托,组建八大区域“联盟学校”(初中4个,小学4个),建立“教学联考”“教研联动”“教师联训”“课程联建”区域学校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以强带弱、互促共赢的学校集群式发展。坚持政府主导,普特融合,特教特办,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标准化程度,合理控制其规模。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稳步实施中考改革,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制定《濉溪县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综合考核奖励方案》,用科学评价引领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全县适龄儿童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印发《濉溪县实行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濉教〔2021〕74号),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拓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稳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更好发挥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作用。鼓励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因压减民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及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生数增加,截至目前,小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同比减少4.04%,实现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困难较大;二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变化,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及主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化解存在一定困难;三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民办学校学生大量回流,公办中小学面临着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