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进行部署。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中小学体育和美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教育概况
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65所,在校学生191384人。其中幼儿园142所(民办88所),在园(班)幼儿42647人;小学171所(民办7所),在校学生89290人;初中44所(民办12所),在校学生41747人;普通高中7所(民办3所),在校学生17673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2017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27人。中小学专任教师9634人(其中在编教师7222人,其中音体美专任教师787人。
二、体育和美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体育和美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体育和美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独特功能,可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县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提升体育、美育质量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以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强健体魄和培养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学有案”“课时有量”“参与有面”“课间有样”“课外有影”的“五有”建设活动为载体,建立以提高体育、美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督导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美育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培训,强化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美育工作的根本。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质量。大力实施体育和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和业务培训,目前,我校兼职体育教师和美术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了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体育课外活动和美术课教学。二是结合课改,提升教师素质。通过举办教研教改专题讲座,开展研究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加强体育教学常规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深受学生爱戴的体育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正在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三)改革创新,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体育课程注重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体现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2014年至2020年,濉溪县共有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称号,南坪中心小学获得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称号,濉溪实验小学获得全国排球特色学校称号;濉溪中学省级传统田径学校称号,孙疃中学省级篮球传校称号;2015年7月安徽省“谁是球王”足球邀请赛,濉溪县实验小学代表队获得小学组第三名,2017年任集中心学校参加省级中学生(初中组)篮球赛,获得第五名;2019年5月 濉溪县青少年足球代表队参加“盛大杯”淮海经济区足球赛获得冠军,2019年8月在江苏徐州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得季军,2019年10月在山东枣庄参加《正佳鲁能泰山》杯足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2020年10月参加在河南许昌举行的“莲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2组亚军,U10组冠军和亚军,U8组亚军。2019年8月,我县20所学校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该实验周期暂定三年。同时在濉溪还设立了“毛振明工作室”,协同联盟秘书处共同研究推进实验区各项工作。该实验项目共有五个模块,简称为“4+1”体育教学改革实验,即“课课练”“阳光大课间”“一校一品”“全员运动会”“安全教育”等五位一体教学改革实验。全县共有局属学校、中心学校及辖区小学、民办学校共46所中小学直接参与实验,覆盖近10万学生。2019年9月-12月,重点是专家到校调研指导,制定学校实验方案,培训专业教师,初步开展实验;2020年1月至今,主要是秋季开学以后(因疫情影响,上半年有些工作只是分散演练),重点督导推进“课课练”“阳光大课间”“一校一品”改革,成效初现。为了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2020年10月29日---11月1日,举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濉溪试验区中期成果“全员运动会暨一校一品”展示活动,分北片、中片、南片三个片区,分别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临涣中学、孙疃中心学校举行。本次中期成果展示活动参演师生人数多达2万余人次,涉及20所中小学体育改革项目学校,是近年来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濉溪县教育局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县各局属学校、中心学校、民办学校的校长、分管副校长、体育教研组长及体育教师代表等全程观看了展示活动,共有约有40多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展示活动。学生体质监测、健康教育和预防近视等学生常见病工作制度化,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状态评价工作科学、规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10%以上。强化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四)活动引导,强化美育课程开设。我县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加强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2015年5月12日--15日,濉溪县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分别在濉溪片区、百善片区、临涣片区、孙疃片区进行展演,来自全县34所学校(含中心校辖区内小学及民办学校)共计3000多人次参加了此次展演,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获得社会、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推选的《爱我中华》(实验小学)获得省级乐器三等奖,市级一等奖;濉溪中学报送的《学书有法以文化人-浅谈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书法教学》获得安徽省美术论文二等奖;濉溪县百善中心校报送的《浅谈如何针对乡村音乐现状进行合理的美育渗透》获得省级音乐论文三等奖;濉溪县孙疃中心校的《朝霞之歌》获得市级声乐类一等奖,濉溪县实验小学《军乐队演奏》获得市级器乐类一等奖,濉溪县第二中学《五月绽放》获得市级语言类一等奖,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青春与梦想、乘着歌声的翅膀》获得市级合唱类一等奖,开发区中心校《仰望天空》获得市级绘画类一等奖,濉溪县百善中心小学《古诗》获得市级书法类一等奖;2018年4月8日—11日濉溪县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分别在濉溪片区、百善片区、临涣片区、孙疃片区进行展演,共有31个代表队、168个节目参加此次展演。2021年6月25日—26日濉溪县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分别在濉溪片区、百善片区、临涣片区、孙疃片区进行展演,共有31个代表队、140个节目参加此次展演。艺术展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通过遴选,濉溪县上报市里12个节目均获得较高的评价。其中濉溪二中小合唱《伊犁河的月夜》,第一实验学校的舞蹈《红领巾的故事》,《小纸船的梦》《田野在召唤》被推荐到省里参加汇演。
(五)加强协调,推进体教融合。充分利用县体育文化艺术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公共体育美育设施设备和其他可共享的资源,使之为学校体育美育服务。充分利用体育、文化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引进高水平人才进校园服务学校体育美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活动。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一直以来,全县各级体育、美育主管部门对青少年体育、美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一些体育、美育项目也应运而生,但这些工程从实施到全面投入,还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合力。让体育、美术作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致参与,只有三方的目标是一致的,方式是统一的,才有机会携手共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濉溪县教育局和文旅体局积极推进体教融合竞技体育进校园活动,其中篮球项目设在孙疃中学,田径项目设在濉溪县职教中心,射箭和体育舞蹈设在第一实验学校,跆拳道和空手道设在城关一小和第二实验学校,在参加的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六)完善设备,强化督导考核。县教育局要求各校充分保障体育美育经费投入,保证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教师聘任、教研活动、教学培训、外出比赛交流等所需经费,将体育美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安排。要加强体育美育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育、美育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存在问题
1、体育、美育师资在数量上还存在不足。原因是由于体育课时增加,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不能一步到位,兼职体育教师增多,一些学校在职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2、音体美老师的工作量和绩效考核存在不对等的现象,不能和其他学科得到同等待遇;
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建议
1、加强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建立体育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配齐配足配强体育美育教师。每年招聘新教师时,均要根据各校体育美育教师需求情况,拿出一定招聘计划用于补充体育美育教师。体育美育师资校际分布不均衡的地区,要统筹体育美育师资校际间调剂使用。严禁学校体育美育学科教师转任其它学科教学,已转任其它学科教学的体育美育教师必须由学校重新安排担任原专业学科教学。对部分体育美育教师由于课时量不够,兼任其它学科教学任务的,要计算工作量。加大体育美育师资培训力度,强化体育美育教师岗位练兵,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建立体艺比赛交流平台。积极举办各级各级体育艺术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体质、健康和艺术素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活动气氛。进一步完善了县、校的开展机制,各级学校都开展了良好的校园普及性运动和艺术活动,定期举办校生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校成立特色的音乐团、交响曲等艺术队伍,举办学生音乐展演、音乐实践工作坊,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
3、增加体育艺术工作的经费。各地学校要充分保证体育美术经费的投入,保证学校体育设备、教师聘用、教学活动、课程培训和外出比赛交流所需的经费,将体育美术工作资金列入年度预算。要加强体育美育的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成效考核机制。
4、对学校的体育美育进行专项指导。各级教育督导机关要把体育美术工作纳入县级、校区综合督导的内容,定期进行学校美术工作的专项督导,敦促各校对学校实行体育美术教育,建立科学、规范、制度化的工作保证体系,建立起科学、规范、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县、县等级教育行政机关要加强督促和指导学校的体育、美育工作,不断完善体育学科的质量检验监测机制,推动学校体育美育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