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2023-07-12 09:06作者:jyj001来源:濉溪县教育局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为什么要重视心理健康工作?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在安全稳定工作中,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极具特殊性、敏感性,牵动千家万户,是千家万户的心头事。排除中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下教育形势下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

(一)线下拖线上问题仍然突出。网络已经成为校园安全问题的“放大镜”“扩音器”。这些事件的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治未病”不够,应急处置不及时,见微知著、风摇叶动知虎过的能力不强。

(二)思想认识仍然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校园安全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底数不清,信息掌握不到位,干预措施不及时,甚至束手无策,消极被动。反映在工作层面,表现为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工作推进机制不健全,在思政课、师德师风、队伍力量、安全教育以及警校、医校、家校社联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三、如何做好当前的心理健康工作?

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上下联动、家校协同、综合施策,持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体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遏制这一势头。

一要全面彻底摸清底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要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等方式,抓紧开展全覆盖排查,一校一表”“一人一策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清单。

二要建立包保工作机制。重点关注存在学业表现不佳、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和离异家庭、留守和流动家庭以及患心理疾病、有特异体质、情绪波动明显等情况的学生。

三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快构建覆盖学生心理健康全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管理一体化服务机制。要加强医校联动,鼓励医校结对共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筛查复核、科普宣传、技能提升、转介治疗等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