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切实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性——濉溪县举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活动
为深化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高质量“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濉溪县2024年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活动在临涣中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濉溪县教育局和淮北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以“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来自全县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教研员、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涵盖大中小学四个学段,旨在通过一体化教学形式,加强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衔接与融合,立足本土红色资源,深入贯彻红色文化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当日上午,活动现场分别展示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节示范课。四节课都充分利用了临涣“一杯茶”调解委员会、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突出学段特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第一节课是由濉溪县实验小学陈飞侠老师带来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陈老师以参与“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少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为主线,通过设置“参与一次军事分析”“体验一回革命生活”“分享一段文物故事”三个不同的研学任务,利用图文、视频资料、情景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辛、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第二节课是由濉溪县临涣中心校李晓旭老师带来的《依法履行义务》。李老师充分挖掘临涣的本土文化资源,以“临涣茶馆调解委员会”为导入,创设“校园调解委员会”教学情境,通过“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达协议”三个板块,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三节课是由濉溪中学王静老师执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王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围绕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充分全面的认识;第四节课是由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旭老师执教《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伊始,徐老师以《我和我的祖国》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之后徐老师通过讲授全面内战之初国共两党的对比、解放战争的不同发展阶段、淮海战役的民心所向、新时代下的“车轮”等不同内容,带领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在探索救国道路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下午,一场精彩的情景党课《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将活动推向高潮。县委党校的五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表演,再现了淮海战役中的经典场景,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紧接着邀请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安徽省委讲师团基层理论宣讲专家王士宏给与会师生讲解临涣“一杯茶调解法”。王士宏从“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七个角度带领师生们领略“一杯茶调解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力量。
随后,全体人员前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进行实践参观。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一役,对新中国的成立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涣中心校的红领巾讲解员们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以及总前委在此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解过程中,旧址内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都成为了生动的教材,让参观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推进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下一步,县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等路径,扎实推进“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濉溪县教育局分管负责人李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