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结果报告

2025-04-28 16:51作者:jyj001来源:濉溪县教育局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濉溪县义务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根据相关督导评估要求,濉溪县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濉溪教育发展现状剖析

(一)教育发展基础坚实

2017年,濉溪县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此后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差异系数呈逐年缩小态势,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初显。全县教育体系完备,涵盖普通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及中职学校等各类学校,共计396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规模达131368人,其中初中45156人、小学 86190、特殊教育学校22,专任教师7156人,学历达标率实现100%。近年来,濉溪县教育事业亮点频现,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众多学子考入知名高校。

(二)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府责任,是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自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以来,濉溪县迅速行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构建起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县级自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校舍等关键资源进行全面摸底与对比分析,精准定位发展短板,为针对性整改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资金投入上,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 187926 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 2.31%,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约 4000 个,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学位紧张的局面。

建强队伍、提升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管齐下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实施“四名”工程,搭建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培研训一体化”改革,依托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成立“三名”工作室34个,111名教师被评为淮北市第六届“骨干教师”。

加快构建教育基础新格局。深化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校+乡校”模式开展集团化办学,组建八大区域“联盟学校”(初中4个,小学4),建立“教学联考”“教研联动”“教师联训”“课程联建”区域学校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以强带弱、互促共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资源配置部分指标取得积极进展,在7项资源配置指标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4项差异系数基本达标。

(二)政府保障坚实有力

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推动校舍、运动场馆、教学仪器装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等达到评估标准,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出台一系列教育支持政策,从制度层面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2024 年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师248人,并有序推进461人(其中校长62人、教师399人)的交流轮岗工作,师资均衡配置迈出坚实步伐。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濉溪县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创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双减 政策,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硬件存在短板

部分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与优质均衡创建指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从资源配置7项指标来看,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方面,均有部分学校不达标;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拥有音体美专任教师数、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3项差异系数偏离较大。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缺口大,教学仪器设备老化、图书数量不足且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现有学位供给不足

受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民办教育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县城主城区和镇村人口聚集区公办学位紧张,小学和初中班额超标准情况较为普遍;大校额现象明显,小学共有7所大校额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有8所存在大校额问题。大校额和大班额不仅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缺口较大。城乡、校际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在数量、学历和资质方面存在不达标情况,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改进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依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校一策”方案,精准补齐办学硬件短板。针对资源配置不达标的项目,加大投入进行改善。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和大规模学校建设,提升学校标准化水平,整合县域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二)优化学校布局,促进均衡发展。紧密结合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设进度,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严格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合理引导生源分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力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三)统筹教师资源,提升师资素质。强化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合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创新教师补充渠道,充分利用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及时补充短缺学科教师。全面清理教师岗位,规范教师借调、交流行为。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配备的监管,确保教师数量、学历和资质达标。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和转岗培训力度。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在待遇保障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管理,落实教师培训计划,建设县域教师发展共同体,抓实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濉溪县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以2025年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2026年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为目标,持续巩固和提升教育发展成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县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努力开创濉溪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