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民间音乐

日期:2024/06/12 08:43 来源:濉溪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体【  

●古琴

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上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代,琴已十分流行,如《书经》:“搏拊琴瑟以咏”;《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据现有的图象及文献资料,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广陵散》《梅花三弄》两首曲子与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的濉溪及宋风楚韵滋润下的濉溪人有关。

●濉溪唢呐

我县民间音乐以民族乐器唢呐流行较广。唢呐俗称喇叭。唢呐在我县多是民间唢呐艺人自由组班吹奏,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市郊农村,他们自由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多在民间婚丧和节日欢娱时应聘演奏。所奏曲调有喜有悲,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曲牌。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濉溪城乡都有唢呐班子,民间称作“响”。 班子一般是一杆唢呐、另加謦、鼓、笛、管、小锣,不超过八人。在淮北,民间红事白事都要请“响”,起轿、落棺、进庄、过桥、接供、拜堂等等,都要有唢呐吹奏。如今,唢呐演奏也参与重大庆典活动,或者走上舞台作为独特的民间器乐演奏。

●琵琶

琵琶又称“批把”, 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琵琶形制已经趋于统一。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笙

笙是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笛子

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身一般为竹制,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锣

锣,是我国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历史悠久。锣以黄铜制成,可以分为大锣、小锣、云锣十面锣等。大锣的声音洪亮、强烈、力度变化幅充大;小锣的声音清脆有诙谐色彩;云锣是有节律的打击乐器;十面锣是由十几面大小不等,音色、音高各不相同的锣悬于木架上,由一人独奏。锣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锣因用“响铜”制成,故也有“响器”之称。结构较简单,锣体呈一圆盘形,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用锣棰敲击中央部分振动发音。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 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 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二位”或“内、外八字”,在锣边一侧钻有 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

●鼓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