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加强秸秆禁烧工作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淮北市濉溪县生态环境分局发布时间:2022-12-09 16:01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9日(星期五)下午3:00

二、发布地点

淮北市濉溪县生态环境分局五楼会议室

三、发布单位

濉溪县综禁办

四、发布主题

加强秸秆禁烧工作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五、参加人员

徐敬彬 县综禁办日常工作负责人

秦  建 县综禁办宣传组组长

陈令杰 县综禁办综合组组长

丁  文 县综禁办考核组组长

六、主持人

县综禁办日常工作负责人  徐敬彬

七、新闻媒体

淮北日报社 、濉溪县政府网、濉溪县新闻网、濉溪县融媒体中心 

八、发布内容

1、县综禁办日常工作负责人徐敬彬介绍我县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

2、媒体记者就秸秆禁烧工作提问。

主持人:尊敬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向大家介绍我县2022年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淮北日报、濉溪县融媒体中心、濉溪新闻网、濉溪县政府网,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到来。

以上是这次发布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2022年,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部署,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党政同责、疏堵结合、奖惩并举、全面禁烧”的原则,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机制,落实“一镇(村)一策”,全面防范与重点管控相结合,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焚烧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禁烧“零火点”,圆满完成禁烧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夏季,我县农作物种植以小麦为主,种植面积207.174万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164万亩。全县共收割小麦约207.174万亩、其他作物1.164万亩,秸秆离田191.374万亩、还田14.1014万亩,收储点收储秸秆69.0007万吨。夏种面积205万亩,其中播种玉米189.126万亩、大豆11.373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瓜菜2.8162万亩、其他作物2.1033万亩。

秋季,我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05.4992万亩,其中以玉米为主。全县共收割小麦约189.126万亩、大豆11.373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秋种面积207.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05.19万亩、其它作物2.31万亩。秋种面积207万亩,其中播种小麦205万亩、其他作物2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在认真总结往年好的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夏季、秋季禁烧实际,修订、完善《2022年夏季、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导意见》,不断强化秸秆禁烧措施,确保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层面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四套班子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部署、调度全县禁烧秸秆工作。5月19日和9月20日,分别召开2022年第四次、第八次环委会暨夏季、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高质量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上,与各镇(园区)签订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镇(园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组织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突出体现“一镇(村)一策”,形成“党委总览、政府主抓、分管负责、乡镇落实、单位帮衬”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2022年夏季、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镇(园区),县直部门包重点村,镇(园区)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组、包地块、包机械,党员联户包保,财政供给干部包保和县级“两代表一委员”包保等多种形式的包保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成立11个秸秆禁烧巡查组,分别从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巡查禁烧包保单位落实各项秸秆禁烧措施情况,检查包保人员在岗履职情况,巡查发现火点,督办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对督查中发现问题未落实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成立秸秆禁烧执法组,执法组组长由镇(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或纪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县城管局及镇(园区)派出所、法庭抽调人员组成,负责落实禁烧罚款,对露天焚烧秸秆者进行处罚。各镇(园区)分别设立了禁烧巡查队伍,昼夜巡逻在公路、田间地头,严防死守,确保做到“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认识。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县、镇、村三级强化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和张贴禁烧标语、设立禁烧标牌、悬挂禁烧横幅、发放张贴禁烧通告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好处、焚烧秸秆的危害、焚烧秸秆的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掀起全方位宣传攻势,并贯穿整个禁烧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营造“焚烧秸秆害人害己、综合利用利国利民”的浓厚氛围。通过全方位、多路径的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禁烧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是将禁烧通告、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致农机手的一封信全部张贴发放到村、到组、到户,并利用村广播,每天早、中、晚在广播站循环播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通过召开镇、村禁烧动员大会等进行动员,广泛宣传,将禁烧政策、具体措施、处罚等及时、准确的层层传递下去。

三是镇(园区)、 村(居)组织宣传车,在宣传车上安装高音喇叭深入到村庄进行不间断巡回宣传,制作禁烧宣传标语,在村庄、路口、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张贴。同时组织镇、村包保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讲解秸秆禁烧政策,强化农民的禁烧意识。

四是组织各镇(园区)信息宣传员,积极做好网络、媒体、电视、报纸等宣传,形成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文字、进村有标语、入户有资料的浓厚氛围。

五是继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宣传人员走进中小学校,向中小学生宣传秸秆禁烧知识和政策,发放《禁止焚烧秸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师生们在禁烧秸秆横幅上签名,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良好效果。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实行镇(园区)、村(居)、生产组三级禁烧网格化管理。每个村(居)将地块进行网格化划分,在每个网格地块设置值守点,竖立公示牌,标明网格地块面积、县、镇(园区)、村(居)包保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每个网格地块配备巡查人员不少于3名,摩托车或电瓶车不少于2辆,车上配备铁锨、扫帚、手电筒等灭火巡查工具。二是严格落实盯机、盯田块、盯人、盯重点时段“四盯”措施。盯机,每台收割机都保证有一人盯守,从进田开始盯住收割留茬,直至离开;盯田块,做到收割一块、打捆一块、离田一块,不留焚烧隐患的空茬田块。同时,每个田块都有责任人巡查或看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盯人,盯住过去有焚烧行为的人,盯住与镇、村、组干部关系不融洽的人,以及其他一些痴、呆、傻等特殊人群,采取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盯重点时段。盯住收割后的中午、傍晚、上半夜及下雨前等几个易发生焚烧的时段,做到了发现焚烧现象,快速处理。三是推进秸秆“六净”。农作物收割后,及时组织群众开展对田间地头的秸秆“六净”工作,组织镇村干部带头开展“六净”工作,县巡查组和综禁办考核组加强对“六净”工作督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做好“六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意识。

(四)进一步严肃纪律,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各项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督查和巡查。县四套班子包保领导到镇(园区)部署督导秸秆禁烧工作,县直包保单位、镇(园区)包保干部吃住在村检查督促禁烧工作落实情况,11个巡查组每天对镇(园区)的秸秆禁烧工作和重点区域、关键地段进行昼夜巡查,现场核查焚烧事件,加强禁烧过程考核;各镇(园区)在田间地头设立了禁烧值守点,看护人员吃住在田间地头,24小时在岗在位,死看硬守;村(居)组织禁烧巡逻队在公路、田间往返巡查。形成了县级有督查、巡查,镇(园区)有巡逻、应急队,村有值守、看护及巡逻的立体防控网络。二是县综禁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每天分两组对全县各镇(园区)、村(居)进行督查、检查,查看各镇(园区)、村(居)禁烧措施落实、人员值守、收储场点防火措施落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报11个巡查组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强有力的督查巡查,重点解决工作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等问题,确保禁烧措施落实到位。

(五)进一步加强场点建设,认真做好秸秆收储和综合利用工作。一是排查收储场点安全隐患。各镇(园区)提前谋划秸秆收储工作,对已建成的规模化秸秆集中堆放中心以及每个自然庄临时堆放场进行检查和整修,配齐消防设施并达到要求。对面积较大的地块,增设了临时收储点,集中堆放秸秆。同时,县综禁办对全县范围内的秸秆收储场点进行检查,对场地平整不到位、围栏封闭不到位、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不全等安全隐患,督促及时整改到位。二是拓宽综合利用途径。各镇(园区)、县直相关部门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普及,积极探索生态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鼓励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基料化产业,稳步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秸秆禁烧工作的良性循环。各镇(园区)加大各类收割机械管理力度,推行简单便捷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消除焚烧隐患。对收获期间未能直接粉碎还田的秸秆,动员和组织农民及时清理,按指定地点集中堆放或掩埋,经沤制腐熟后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严禁随意在田间、地头、路旁、沟渠旁及村边乱堆乱放秸秆。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们提问。

记者(淮北日报):请详细介绍一下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徐敬彬:一是个别镇、村领导干部对禁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明显的敷衍塞责、工作不主动、忽视禁烧工作现象。

二是宣传教育不够。尽管采取流动宣传车、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宣传,但还存在宣传盲区,部分群众对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认识不够。

三是个别地区“六净”措施落实不到位,对田间、地头、沟渠、河道、路边、树下残存的秆未及时清理,留下焚烧隐患。

四是个别值守点部分包保干部责任心不强,存在脱岗现象,“四盯”工作还存在薄弱点,出现火情,扑救不及时。

五是收储场点防火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发生秸杆堆场自燃。

六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对相关责任人,处罚过轻,未起到震慑、警醒作用。

记者(濉溪县政府网):今年秸秆禁烧工作管控措施非常严格,力度非常大,取得了较好效果。请问,在接下来我们打算怎么做?

陈令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秸秆禁烧工作部署,切实加大禁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禁烧意识和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认真查找、分析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努力形成常态化的秸秆禁烧机制。

记者(濉溪县新闻网):请你介绍一下我县对露天焚烧秸秆如何进行处理?

丁文:对露天焚烧秸秆的,由县消防救援大队一律进行前期调查处理,需要拘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移送公安机关继续办理,并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据《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处以罚款;对被动露天焚烧秸秆的,由县消防救援大队依法调查处理,并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对地块有主动焚烧行为和被动过火现象的农户,镇(园区)在上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花名册时,该类农户不在补贴之列,不得享受补贴。

记者(濉溪县融媒体中心):秸秆禁烧工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焚烧秸秆有什么危害?

秦建:第一,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焚烧秸秆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危及人们的安全。

第二,焚烧秸秆将降低土壤肥力,致使耕地贫瘠化。秸秆中含有的氮、硫等元素大部分转化为挥发性物质或颗粒而进入大气,只有钾元素等部分物质得以保留,营养元素损失严重,非常不利于土壤培肥。据测定,每焚烧一次秸秆就会使土壤有机质下降0.2—0.3个百分点。这些土壤有机质如果通过秸秆还田来生成,一般需要连续5—10年

第三,焚烧秸秆会带走土壤水分,破坏耕地墒情。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秸秆焚烧使土壤水分损失65%—80%,这种破坏对于北方干旱地区来说尤为严重。

第四,焚烧秸秆将破坏农田生物群落,同时烧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研究表明,焚烧后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较焚烧前减少了85.95%、78.58%和87.28%,容易造成农田土壤板结。

第五,焚烧秸秆虽然可以消灭部分病虫草害,但也可能使某些病虫害更加严重。例如,麦秸焚烧处理后,毛毛虫、黑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要高于秸秆还田。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焚烧后的毛毛虫病害作物植株比例为22株/100株,高于秸秆还田情况下的13株/100株。

第六,露天焚烧带来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生大量的浓烟,如气压低直接影响到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构成潜在威胁,导致路面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公路秩序,直接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第七,野外焚烧秸秆时,人为难以控制,火苗容易被风吹到房屋、农作物上面,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可见,焚烧秸秆不仅危害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多不利影响,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大力宣传禁烧秸秆的原因所在。因此,请广大农民朋友充分认识焚烧秸秆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保护生态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现场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听了各位领导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濉溪县2022年全县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不仅是环保的标准,更是大家对环保的期盼。在此,也请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利用好媒体的资源,更多更好地宣传环保工作,讲好环保故事,普及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理念,齐心协力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