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上的发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
主要汇报两个方面:
一、关于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
3月16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襄阳召开。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高雨,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区政府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前进行了参观。会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委,以及安徽等5省作了交流发言。曙光副省长代表我省作“聚焦粮食生产、主攻提质增效,务实高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发言。会议主要精神体现在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的讲话中。
(一)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
批示指出:深入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对今年应对复杂形势、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毫不放松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好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扎实做好农村改革、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胡春华副总理讲话精神
胡春华强调,要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要因地制宜扩大草食畜牧业生产,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加快优化生产布局,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振兴乡村产业,积极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高质量二三产业,切实加强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关于做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
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今年我们制定了三个清单,每月进行调度。省直部门主要是调度省委一号文件40项硬任务落实情况,各市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调度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厅内处室主要是调度26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通过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就做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强调几点。
(一)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在粮食生产方面,今年要在淮北小麦主产区和沿江江淮水稻主产区建设130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目前,全省冬小麦陆续拔节,总体长势正常,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当前重点是抓好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抓好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防治工作。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存在大流行风险,需预防面积约7000万亩次,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病情预测预报,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积极开展统防统治,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胜仗,努力夺取夏粮丰收。二是在蔬菜生产方面,1-2月份,受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蔬菜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但由于蔬菜市场价格总体上涨幅度大,蔬菜产值同比略有增长。3月份以来,全省天气条件总体晴好,气温回暖,推迟的早春菜集中上市,一季度蔬菜产量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加上目前市场价格仍高于上年同期,实现稳增长目标任务很有信心。要强化技术指导,做好产销服务,抓好蔬菜质量安全,确保蔬菜生产平稳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果菜茶、杂粮杂豆、食用菌、薯类等高效经济作物。三是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和春节后猪肉消费淡季影响,2月底,全省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2.2%,各地猪源吃紧,猪价上涨较快。2月底全省生猪、仔猪均价分别为13.57元/公斤、26.36元/公斤,3月20日,上涨到16.65元/公斤和39.88元/公斤,20天时间涨幅达22.7%和51.3%,可以预判,今年下半年国内生猪市场供给阶段性短缺的情况将会出现,生猪养殖预期盈利十分可观。养殖业到底怎么搞?关键是围绕“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十六字方针,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20日,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意见,实化细化相关要求。各地要对照意见要求抓好落实。四是在渔业生产方面,1-2月份,全省实现水产品产量51.6万吨,同比增长3%。价格总体上与上年同期持平。预计一季度渔业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3%。下一步重点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升养殖效益。今年要新增100万亩面积。
我要强调一下,我们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要把我们通过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升级、通过发展高效种养业带来的产业效益的增加,在统计数据上要反映出来。
(二)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9%,比全国高出约11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下一步,一要加大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好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绿色生态等重点机具的研发与推广,进一步增类扩标提面,对符合条件的机具应补尽补。二要加大农机作业及配套设施升级,切实解决好农机下田难和作业难问题。将机耕路和机具存放设施等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推进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三要加大服务能力升级,实施好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指导与服务,通过订单作业、全程托管、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当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开展好“农机闹春耕活动”,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指导开展机具检修和技术培训,提升春耕备耕科技水平。四要加大安全保障升级,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当前农机监理部门要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排查农机安全隐患,确保春季农机安全生产。
(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农村部已下达今年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80万亩,任务分到了87个县市区,有15个县因不在规划区、未提建设要求等原因,没有安排建设任务。这里说明一下,一是任务分配原则。重点向沿淮行蓄洪区、皖北地区、产粮大县倾斜。二是资金配套。中央财政每亩补助1000元左右,省、市、县要配套500元左右,各地要做好预算安排。三是建设内容。要做到水电沟渠路配套,并与土地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四是建设机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以考核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奖惩机制。有建设任务的市县要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五是关于去年400万亩建设任务。请各市县按原任务、原体制全面完成。
(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省里的“五个一”工程意见是去年提出来的,今年已对2018年各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和总结。一是对20个强县和20个强园进行了激励。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20个强县(市、区)主营业务收入占49.7%,接近一半;20个强园(区)占25.8%;42家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92.6亿元,占比13.6%;我们对强县、强园(区),在今年的资金安排中分别给予300万、150万的支持。对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高的,在下一年度给予奖补。同时,对2018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负增长的铜陵市、淮北市,在今年资金中没有安排,尽管钱不多,但表明了奖优罚劣的政策导向。二是抓调度。今年省里定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目标是9%,各市要加强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目标完成。去年的考核中,我们按照考核办法搞了平衡,高的给了满分,最低挡的也有0.96分。今年,我们不再搞平衡、搞照顾。达不到9%目标的,年终考核的时候,要加大扣分值。在资金安排上,更要体现奖优罚劣,发展慢的、拖全省后腿的,就得不到省级资金支持。三是抓招商。各地要坚持“招大引强”,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投资兴业。今年省财政拟安排2000万元,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企业中本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按一定比例进行奖补。拟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在央视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进行集中宣传。四是培养能人、培育产业。前不久国英省长在金寨调研时,要求金寨县进行“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通过能人来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就像搞“三变”改革一样。我们配合金寨县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力争通过2-3年努力,实现每个村有1项主导产业、5名以上产业带头人。对产业带头人进行评比,分三类分别给予5、10、20万元一次性奖励。其他市县也可结合实际开展此项试点工作。
(五)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要突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去年我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在国家考核中我省与其他13个省市一道被评为优秀。“两率”达标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6%,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和全国平均水平均为8.6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81.1%,超过年度目标3.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下一步重点是推广三大模式和推进项目县建设。1、“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模式,主要针对中小户或散户养殖,实现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2、“农牧结合、制肥还田”模式,主要针对规模养殖场粪污问题。3、“异地集中处理中心”模式,畜牧大县要在县域建立若干个异地处理中心,对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进行集中收纳、沼电肥一体、产业化利用。今年,全省在建的国家和省级整县推进项目县将达到52个,县域覆盖面近50%。其中,国家项目县在建8个、今年将新增4个;去年已安排第一批20省级大县,今年将再利用省财政1亿元安排第二批20个省级大县。我们将建立项目进展定期(每季度)调度和不定期通报制度,各项目县要率先完成全域整县治理,建立常态化市场机制。二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1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88.97%,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36.14%,其中,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 20.98%,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8.55和6.42个百分点。去年共安排了省级秸秆产业化利用资金1.48亿元,对644家千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进行了奖补。下一步工作重点,1、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率,产业化利用奖补资金重点向能源化、原料化利用企业倾斜。2、筹备好2019年“双废利用”博览会,通过展会平台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双废”产业化利用再上新台阶。3、推进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地见效。去年博览会签约项目96个、签约金额275亿。从目前调度情况来看,已开工建设68个、占总数70.8%;累计完成投资55.89亿元,占总金额20.3%。资金到位较慢,六安市签约5个项目,只有1个项目开工。相关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项目早日投产见效。三要深入推进减肥减药。2018年全省化肥使用量约312万吨,同比下降1.85%,连续4年保持下降趋势;农药使用量1.28万吨,比基期下降19.5个百分点,连续4年低于基期水平。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新机具、新器械、生物农药、有机肥和缓释肥,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四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今年新增300个。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全省农地抵押贷款余额只有15.4亿元,土地权能释放远远不够。下一步重点是在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上想办法,让土地权益真正变成真金白银。二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去年底完成了30%以上。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结束,但也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存在明显错误,产权改革推进力度也有所减弱。各地要加强数据审核,全面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折股量化,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变”改革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成果,盘活农村闲置的资产资源。要探索将扶贫资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财政支农资金变为股金的办法,支持“三变”改革重点在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股份合作。今年省里要求开展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的村分别达40%、30%以上,但我们要自我加压,力争年底完成这两项改革的村分别达到60%和40%。三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省里将出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已经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要求到2020年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比例达到8%,2022年达到9%。实现上述目标,近两年内要新增强村700多个,任务十分艰巨。省里将实施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财政每年扶持1000个村,利用五年时间推动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标升级。各地要实施好这项工程,加强政策配套和资金扶持,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切实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关键是要有编、设岗、有人。
(七)坚决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大棚房”整治。目前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连续4个多月未发生新的疫情,但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在严格执行已有的防控措施的同时,重点抓好屠宰环节的非洲猪瘟检测。目前全省实有生猪屠宰厂(场)479个,按照农业农村部119号公告要求,要一律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经PCR检测试剂盒或免疫学试纸条检测为阴性的,同批生猪产品才可上市销售。目前全省能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只有56个,占总数的11.7%,绝大多数屠宰厂(场)因缺少设备不能开展检测。各地要高度重视,支持屠宰厂(场)购置检测设备。农业农村部拨付到各地的非洲猪瘟防控补助资金可用于屠宰企业购买检测设备。地方财政要加大投入,加快县级实验室建设,不具备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可委托当地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同时,部里对屠宰厂(场)官方兽医配备人数也提出要求,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要求4-6人,3A级以上屠宰厂不少于8人,而我省每个屠宰厂(场)配备官方兽医普遍不足3人,仍需进一步加强。总之,要保证有人、有设备、有经费去干事。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对我省“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督查,总体情况还不错。但一些地方也还存在着政策理解不到位、问题界定不清、通过完善建设用地进行整改手续不到位、复耕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各地3月20日上报进度来看,全省核查认定的402个违法违规项目、1071个违法违规建筑已全部完成整改,累计恢复耕地生产功能面积1618.40亩,追回涉嫌骗取的财政补助资金196.9万元,受到党纪政务责任追究231人。现在距离专项行动结束仅有8天时间,各地要抓好最后窗口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规范的尽快规范,该复耕的也要因地制宜尽快恢复耕种条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清理整治各项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协助做好农村扫黑除恶工作。就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黑恶势力来说,主要表现为渔霸、菜霸、村霸等。据统计,2018年全省已侦办的黑恶案件中,涉及渔业方面的占4%;涉及“村霸”和宗族势力的占12%。一要抓好督导“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针对反馈的线索报送量较少、宣传发动不够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二要深挖摸排线索。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执法检查、信访调解和基层调研等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高危人群、关键事项的摸排力度,尽力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三要加强行业治理。聚焦农资和农产品制假售假、畜禽屠宰、渔业养殖和捕捞、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是把线索摸排出来,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