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99号提案的答复
丁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我县“十二五”以来建设高标准农田174.49万亩,占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92.48%。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以2019年机构改革为时间节点。机构改革前(2011—2018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18.49万亩,主要为原国土部门、财政农发、原发改农委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机构改革后(2019年以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实施职能统一整合到农业农村部门。2019年-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全县剩余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未治理,计划在2035年之前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差异
(一)投资标准差异大。2011-2018年投资标准普遍偏低。原国土部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标准亩均约700元(2015年以前投资标准亩均约500元);发改委(原农委)千亿斤粮食项目投资标准亩均约1000元(2013年以前投资标准亩均约500元);财政农发项目投资标准亩均约1200元。2019年以后,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加大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2019-2020年亩均投资标准1500元,到2021-2022年亩均投资标准2250元,按照省要求2023年亩均投资达到2500元,计划2025年亩均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
(二)建设内容侧重点不同。机构改革之前,普遍存在建设内容不齐全。国土部门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以新建田间道路为主,配套少部分桥梁和机井,缺少沟渠疏浚和农田林网工程;发改委(原农委)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和财政农发项目主要以水利工程(沟、桥、机)为主,辅以田间道路,少数林网;2019年-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注重“四个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重点打造旱能浇、涝能排、路相连、沟相通,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2021-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每年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平台,结合“小田并大田”试点改革工作,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三)建设效益差异大。2011-2018年各部门实施项目受投资标准的限制,普遍存在建设内容不齐全,建设标准不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低,道路农业机械通达率不高,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差,耕地质量提升低,农田综合效益提高有限。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旱涝灾害可以抵御,林木覆盖率得到提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通达率100%,通过集中连片建设,推动了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了规模效益,同时节水、节肥、节药、节本成效明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高标准农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据测算,项目区亩均增产50公斤,亩均增收100元左右。2021年五沟镇庙前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围绕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一户一块田”、“一庄一块田”、“一村一块田”改革“三模式”,实现了耕地面积、质量、等级“三提升”;农业产量、质量、效益“三增长”,农民、村集体、企业“三共赢”;基层党组织、美丽乡村、乡村文明“三加强”。
二、主要做法
(一)“优选+监管”,确保项目全程“干净透明”
一是严格申报程序。积极组织农业农村、水利、发改、自规、财政等部门专家对申报单位考察评比,把排名前列的镇村推荐为立项的项目区并予以公示,避免人情工程。二是严把工程质量。严格落实项目公示、招投标、县级报账等各项制度,采取“六统一”模式(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合同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上图入库),加强项目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县级监督与镇村专业人员监督相结合的工程监督运行机制,保障工程质量。三是严格验收标准。严把项目验收标准和程序,实行阶段性验收与集中验收相结合,做到“完工一批、验收一批、决算一批、结算一批,移交一批、落实管护一批”。同时,对项目申报、实施、验收过程中需要公开的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
(二)“机制+落实”,建设农田水利“良心工程”
先后制定出台《濉溪县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强化落实,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质量,规范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为加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严格落实《濉溪县农田建设工程管护规定》,推行“任务落实责任化、管护主体专业化”的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突出日常管护、应急管护和定期管护,积极争取落实省、市、县三级管护资金,不断巩固农田建设成果,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三)“宜业+宜居”,建设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过程中,我县积极与省厅提出的“四个结合”相衔接,坚持“宜业+宜居”的总目标,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四铺镇洪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栽植种植防护林,提高林木覆盖率,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新修硬化砼道路,道路四通八达,搭配美丽乡村的实施文化墙宣传工程、垃圾杂物清除及环境整治工程,洪南村建成有影响、可推广、能示范的富饶美丽幸福文明新村。
(四)“创新+示范”,探索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按照202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濉溪县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平台,结合五沟镇庙前村“一户一块田”试点改革工作,探索建设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区。五沟镇庙前村示范区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9000万元,参与示范区建设运营,实现规模化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由600元/亩提升到1000元/亩。一块田改革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47亩,增加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数字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标准农田管理现代化。
202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