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4-10-14 16:07文字大小:[    ]背景色:       

对县政协十次会议第31号提案的

答复

 

李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小田并大田整治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民自愿前提下,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解决细碎化问题”。濉溪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给我省种粮大户的重要回信指示精神,顺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试点先行、强化领导、深入宣传、规范程序、严格措施,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开展零散土地整合工作,鼓励引导农户进行零散地块的互换整合,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多块并整块的小田变大田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在坚持个不变和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率先在五沟镇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沟、桥、路、涵、林等工程配套完善,田块整合后机耕及机收作业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174.49万亩,占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的92.48%,剩余永久基本农田计划在2025年之前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县11个镇累计完成“小田变大田”23.31万亩,其中:“一村一块田”3.5万亩,占比15%“一庄一块田”5.7万亩,占比24.5%“一户一块田”14.1万亩,占比60.5%

二、“小田并大田”三种模式

1、五沟镇庙前村“一村一块田”

2020年底,庙前村启动实施整村推进农村土地“小田变大田改革,通过广泛宣传,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以二轮承包土地数字信息为基础,以村民组为基本单位,落实添人不添地,去人不去地的承包政策,全力推进“一一块田改革试点庙前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2亩的巴掌田整合成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耕地面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2、双堆集镇施刘村“一庄一块田”。

双堆集镇施刘村许庄有农户58户,300多名村民,耕地面积1417亩,在2021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中,经过商榷、筹备,濉溪县双堆许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施刘村离任的村党总支书记、许庄老党员许立超被推选为理事长种田能手陶强被推选为社长。通过对各家各户的土地丈量,58户村民代表将1417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规定每亩土地每年保底分红为1000元,然后去除种子、农药、化肥、机械、工资、固定资产投入和贷款利息等费用开支,剩余收入按入股的地亩数进行再分红许庄“一庄一块田”,由合作社统一托管,提高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耕、种、管、收效率。

3、韩村镇光明村“一户一块田”。

光明村共有8个庄,21个村民组5640人,共有土地7300亩,属于采煤塌陷村庄。可耕种地亩5357.09亩,全村水淹地2193亩,种植大户共18户。光明村把“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村总支书记为组长、其他两委成员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每个村组为基础的实施小组。首先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初步征求意见,根据村情实际,确定全村每个自然庄全覆盖,实行“小田变大田”的工作意见。其次再组织全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种粮大户等相关人员参与会议,宣传“小田变大田”相关政策导向,从种植便利、成本降低、减少纠纷等各个方面解读并地优势,征求代表意见,再次确定试行自然庄。截止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5357.09亩、已完成土地流转竞标4796.5亩,增加有效耕种地亩约436.63亩。

目前存在问题

“小田变大田”主要解决碎片化问题,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小田变大田”改革存在的困难还很大,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基层群众积极性不高因为“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遇到矛盾处理难度大,大家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戳这个马蜂窝。

2农户担心“小田变大田”改革完成后,土地承包权益难以保障。因为目前的土地已全部确权到户,而且每一田块四至界限明确。一旦并田之后,原来田埂将被清理,确权的田块将不复存在,发放的土地承包证书将成为无本之木,从而变成一张空文。

3、“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后,土地分配到户难如果再按照人口把土地分配到户,仍然存在土地孬好之分和土地远近之分等问题,分配到户的土地,户与户之间还会用田埂相隔,如果这样可能又回到过去细碎化田块的老路。

4、“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后,土地面积减少处理难“小田变大田”完成后土地面积肯定会有所变化,要么变大,要么变小,正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完成“小田变大田”就要实现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这样势必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存在可耕种面积减小的可能性,那么对减小的土地由谁承担将是一个难题。

5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缺少政策、资金支持。改革过程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的配套政策文件,特别是缺少工作指导、推进规范、土地确权登记等方面的内容对殡葬改革中公墓用地属性变更不明确经费解决难统筹谋划配套资金不足,不利于基层工作开展和推进。这样就形成事干得多、苦吃得多、问题出得多、自己掏的钱多

五、下一步建议

党的二十大提出农业强国战略,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小田变大田大托管服务改革,为稳步推动我县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在解决基层积极性不高方面,要坚持把小田变大田改革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小田变大田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措并举开展小田变大田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高治高效推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的问题,从而调动各级工作的积极性。

2在解决农户担心方面,可强化农户承包权益的保护。重点加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的宣传,加大对侵害农户承包权益的打击力度,落实保护农户承包权益的各项措施,给所有取得土地承包权证书的农户吃下定心丸。

3在解决土地变少方面。在“小田变大田”改革之前,必须与农户讲清楚,要解决土地细碎化,存在可耕种土地面积缩小的可能性,可耕地面积缩小后,可采取同比例缩小的办法来解决必须改革前征得农户同意。

4在解决土地分配难方面。在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革后,可以不再把每块土地分配到户,推广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村组土地合作社形式,推行整组土地集中流转,使农户承包权从具象化的土地物权,优化为抽象化的土地股权。对不愿入股,还愿自己耕种的少数农户,可确定一片,分田到户,自己耕种。

5在解决经费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在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项目中,将耕地田块整治纳入重点建设内容。鼓励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自行加大投入,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办法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202410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