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濉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第34号的答复
贾维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基础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坚持高点起步,突出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措施,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等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濉溪县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实施办法》等部门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框架体系,为乡村文化基础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二)加强硬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建设和提升县文化体育中心、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实现了“县有文化活动中心、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的网络化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个,农民文化乐园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体育馆、体育场5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镇级综合文化站、文化馆分馆、图书分馆、全民健身广场各11个,农家书屋240个,;全县体育场地3574个,全民健身器材4069个,晨晚练点265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14个,体育俱乐部6个。
(三)实施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坚持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以基层为重点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2022年播放故事片2692场、科教片835场,新片率达到81.91%。目前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229.764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6平方米,形成了以县体育场馆为支撑,以镇村基层体育设施为重点,以学校、绿地、广场和公园等设施为补充的“15分钟健身圈”。全县涌现出群众文艺团队300多个,文化志愿者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703名,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引导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今年开展“送戏进万村”213场次。
(四)拓宽服务途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我县中心工作,通过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引导、培育和创作一批文化艺术产品。原创歌曲《大爱中国》《大地芬芳》发表在《中国大众音乐》杂志,深受读者喜爱。创作编排淮北大鼓《田与甜》、淮北梆子戏《为了这一天》等4部文艺精品,参加安徽省第十一届曲艺节展演、第四届群星奖评选。在全市老年歌手大赛中,原创作品《夕霞颂》获三等奖。在全市首届戏曲曲艺大赛中,县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原创作品淮北大鼓《游西湖》代表优秀群众文化作品进行了展演。濉溪县为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作演出的泗州戏《分树》(小戏)入选2020—2022年度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十佳名剧”,1人入选“十大名角”。该公司创作的泗州戏项目《小村官》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小型项目。
(五)丰富文体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日益增强
举办“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次,节目近300个,观众达20万人次。全县第十一届声乐、第六届戏曲、第四届曲艺、第二届唢呐大赛、优秀文艺作品巡演暨文化馆公益培训班汇演等活动丰富多彩,濉溪古城踩街、传统戏法等民俗文化表演美轮美奂。县文化馆入选2022年度全省群文系统数字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我县第四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武林风全国海选赛”暨青少年搏击公开赛淮北站赛事等活动,参与运动员和健身群众达6万人次。新建改建体育场地63处,完成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任务。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1场,培训广场舞骨干550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县图书馆、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基层设施网络。充分利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改善设施条件、丰富活动内容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积极推进县文体中心、红色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相关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对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人才发展机制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开展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特点,实现精准服务和文化扶贫。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合理构设镇村文化项目和载体,将特色文化融入各镇,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牌”。持续举办柳孜中国大运河文化艺术节、临涣镇“民俗踩街迎新春”巡演等具有濉溪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