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濉溪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濉溪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发布时间:2023-11-20 09:15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濉溪县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实现了“县有文化活动中心、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的网络化覆盖。2018年以来投资940万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站、全民健身广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设施。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点3112个,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曲艺家协会创作培训基地3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个,农民文化乐园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体育馆、体育场5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镇级综合文化站、文化馆分馆、图书分馆、全民健身广场各11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各213个,文化服务中心176个,农家书屋240个,数字农家书屋192个,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1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各213个,全县体育场地3574个,全民健身器材4069个,体育彩票销售点 48个,晨晚练点265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14个,体育俱乐部6个。目前全县,体育场地3574个,全民健身器材4069个,体育彩票销售点 48个,晨晚练点265个,单项体育运动协会14个,体育俱乐部6个。

二、各场馆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的现状和亮点

濉溪县文化馆常规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以及送戏进万村活动、辅导群众文化工作外,常年开展春季、秋季公益培训班,免费提供艺术培训,创办课程已达20余种,包括濉溪县非遗课程淮北大鼓和戏曲等。现固定特色文化品牌项目有“送福进万家”“公益培训”“乡村春晚”“非遗进校园”,并多次举办“声乐大赛”、“戏曲大赛”、“曲艺大赛”、“唢呐大赛”等赛事。

发挥职能优势,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文艺资源,将生动感人的艺术载体传播到群众的心里。2022年应邀编排淮北大鼓《临涣茶馆》,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节目可喜可贺,让更多人了解到濉溪文化。参与编排的小戏《分树 》入选2022年安徽省剧本孵化项目。在第三届安徽省群星评选公示名单中,馆长李俊民创作的器乐合奏《欢腾的节日》入选群星奖。馆长原创作品《喜讯传北京》荣获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金奖”。2022年10月年李俊民馆长的两部非遗专著《濉溪非遗》《淮北大鼓》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在本地文化宣传推介方面的作用

围绕我县中心工作,通过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引导、培育和创作一批文化艺术产品。拓展主题创作思路,推出淮北大鼓《精准扶贫》、戏曲小品《牵红线》等扶贫题材作品15个,被人民网、新华网、国务院扶贫办网等主流媒体发表和转载。指导文化专业人才创作出版了《电子琴考级预备教程》《电子琴教学与辅导》等图书,发行量3万册,深受广大器乐读者的青睐。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一批艺术精品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古装泗州戏《柳江口》彰显濉溪曲艺魅力,淮北大鼓《一杯茶》在北京汇演成功,淮北梆子戏《沃土藏金》荣获全省“十大名剧”。助推民营艺术团体蓬勃发展,全县审批登记民营团体50余家,有5家荣获全省“百佳院团”称号,四铺镇青年花鼓剧团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文艺院团先进集体”称号。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形式,举办了两届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收徒授业、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淮北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李建东,暑假期间向小学生传承非遗文化的新闻,被人民网、新华网等4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深入推进“启明星”读书会、免费赠送图书等全民阅读活动,吸引群众2.5万人次。其中,“启明星”读书会已举办49期,成为我县全民阅读的“拳头”品牌。  

四、在文化内涵挖掘、服务功能发挥、取得持久影响方面的效果

实施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坚持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以基层为重点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基本实现已通电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2022年播放故事片2692场、科教片835场,新片率达到81.91%。目前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229.764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6平方米,形成了以县体育场馆为支撑,以镇村基层体育设施为重点,以学校、绿地、广场和公园等设施为补充的“15分钟健身圈”。全县涌现出群众文艺团队300多个,文化志愿者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703名,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工程进展顺利,五年来,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496场,开展送戏进万村1420场次,开展农村体育活动1060场,添置农家书屋图书7.9万册、报刊1500余套,有效弥补了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不足,改善了服务条件。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引导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扎实推进“送戏进万村”活动。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隋唐运河民俗票证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朱务平故居、赵汇川将军事迹陈列馆等文化资源。

丰富文体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大力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2万元,购置图书7.37万册,免费办理读者证22145个,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县文化馆开展义务讲学讲座127场、文艺辅导活动240次,举办公益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75500人次,县文化馆组织的“文化惠民•艺术培训进基层”文化志愿服务,被评为全省优秀群众文化志愿辅导项目;组织的“文化迎春艺术为民”乡村春晚活动,荣获全省表现突出的组织单位。大运河柳孜遗址博物馆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通过安装语音自动感应讲解系统、播放专题宣传片、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2018年以来,县图书馆、县文化馆、濉溪县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三家公共文化场馆累计接待群众120万人次。纪念馆先后被授予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四批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等殊荣。举办了全省第二届鼓书曲艺大赛、全省首届唢呐大赛等省级活动,提高了我县知名度,县文化馆被授予“安徽省曲艺家协会创作培训基地”。临涣镇举办的“民俗踩街迎新春”巡演活动,多次被央视专题报道。

五、在地域特色文化挖掘、高品质打造文化标志等方面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是以文化部门、文化单位为重点的行业行为,其他部门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度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政策制度还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动力仍然不足。

(二)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不均现象较为突出。与满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公共文化财政经费投入差异较大。全县城乡之间、各镇之间等由于财力不均衡,导致公共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财政支付能力较强的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较高,而财政支付能力较弱的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处于偏低水平。

(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有待提高。虽然我县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设施的使用未形成有效机制,导致设施出现闲置现象,使用率较低,文化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的人员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年轻人缺位。部分综合文化站设施陈旧,对群众缺乏吸引力,也成为制约基层文化设施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六、对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发展。鼓励引导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支持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市场和个人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县图书馆、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基层设施网络。充分利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改善设施条件、丰富活动内容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

(三)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开展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合理构设镇村文化项目和载体,将特色文化融入各镇,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牌”。持续举办柳孜中国大运河文化艺术节、临涣镇“民俗踩街迎新春”巡演等具有濉溪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