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体局2024年工作总结

来源:濉溪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濉溪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发布时间:2025-01-06 14:29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2024年工作情况

1.文旅片区打造。(持续推进)

按照“五点一线、一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基本构建起“一主两翼”“濉涣双城”的发展格局。

2.重点项目推进。(按序时进度完成)

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已完成投资。明清窖池遗址博物馆项目正常推进,计划2025年5月18日开馆。临涣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序时推进。

3.乡村旅游发展。(已完成目标任务)

四地入选第三批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名单。古睢书院入选2024—2027年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正在申报金牌民宿。

4.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新建公共文化空间4个。

5.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已完成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场馆正常开放。开办公益培训班96班次,培训学员4万余人次。举办群众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经典诵读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活动。

6.文化产业发展。(已完成目标任务)

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省“双招双引”平台录入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21个,项目总金额13.682亿元。完成1家规上服务业培育任务。完成参与GDP核算的服务业目标任务。

7.体育事业发展。(已完成目标任务)

提升改造乡村篮球场4个、体育口袋公园3个、百姓健身房2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22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31场次。

8.非遗传承发展。(已完成目标任务)

召开首届濉溪非遗大会,完成非遗展厅一期建设,参加六省一市非遗展,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6次,展演展示活动24次。 濉溪古城入选文旅部“非遗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案例”。

9.古琴之乡打造。(已完成目标任务)

“嵇康琴馆”开馆运营,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200余人。完成“古琴之乡”打造十条举措,细化完善新十条推进举措。成功举办首届嵇康古琴艺术节、淮北嵇康古琴艺术展演2场全国性古琴活动。濉溪“古琴声”萦绕嵇康故里,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系淮北市唯一入选案例。

10.应急广播运营维护、文物保护利用、文旅市场监管等工作按要求持续推进。

2024年以来,荣获“全省十佳红字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送戏进万村最佳组织单位”、“全省十佳阅读推广机构”、“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省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赛区”等荣誉。

《小推车的故事》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展最佳剧目,淮北大鼓《田中甜》入选第四届安徽省群星奖曲艺类决赛,并申报中国牡丹奖评选。《田中甜》与《茶馆里的调解员》双双入选第十一届安徽省曲艺展演。泗州戏《追舟》《小村官》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名单,这是我县连续5年入选此项目,今年同时入选2部,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文化馆馆长李俊民和韩再芬一同被我省推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候选人。

安徽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中获冠军。1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学校入选2024年—2026年安徽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共获金牌21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文旅融合思维固化,创新能力不足

县委提出打造濉溪文旅片区整体思路以来,县文旅体局牵头抓总、统筹调度力度不够,指导行业发展能力不强。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前瞻,视野不够开阔,创新创意不够。目前,临涣古镇片区、濉溪古城片区,特别是柳孜运河遗址保护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够理想。文化馆、图书馆、文昌宫等公共文化资源,长久以来习惯于提供公益性服务,缺乏运营思维,致使服务质量不优、展陈布置陈旧、功能发挥不全。

(二)文化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全

文化企业“低、小、散、弱”现象突出,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作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全省十强县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吸引力不够,尤其是近年来,我县传统文化业态萎缩,新兴业态发展迟缓,市场主体偏少,外向型不够,缺乏上下游产业配套。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二是文化消费偏低。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消费拉动点少,市场不够繁荣,文化消费和文化产品没有形成互动合力。如非遗文化潜力很足,挖掘不够,尚未形成产业化。

(三)景区景点精品太少,要素供给不优

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较低层次开发状态,旅游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够,驱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与全省十强县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规划布局不优。我县多数景区景点缺少系统规划和商业策划,要素不全,业态不优,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二是文旅融合不够。景区景点与我县的历史人文缺乏有效结合,文化场景植入不够,文化传播能力不强。与夜游、演艺等新生业态结合不多,缺少沉浸式、体验类项目,旅游产品竞争力不足,滞留游客能力不强。三是运营管理滞后。多数景区景点主要采取事业化管理模式,缺少市场化运营手段,在客群分析、业态布局、文创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市场化能力不足,驱动文旅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