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体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群众文化供给更加丰富。举办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等活动300余场次,观众达20万余人次,其中“送戏进万村”覆盖全县213个行政村,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举办省市县级三级示范演出13场。组织韩村镇淮海村开展国家级“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观众16万人次。举办春季公益培训班,招收学员1800余名。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推广,建成公共文化空间3个,新增图书馆基层服务点7个。指导濉溪文化之夜暨“运河千灯夜”星聚城.濉溪演艺小镇启动盛典,盛况空前。举办全县首届“嵇康杯”古琴演奏大赛、古琴师资班培训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文艺精品创作活力迸发。指导民营文艺院团申报省级戏剧剧本孵化项目及非遗扶持项目资金、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编排泗州戏《小村官》入选2025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名单;泗州戏小戏《水莲姑娘》获安徽省第四届群星奖(戏剧类),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群星奖决赛,取得淮北建市以来的最好成绩。在《中国大众音乐》发表《血脉延安》《老兵的故事》等原创歌曲17首。成功举办《习习春风润江淮——李俊民新创作品音乐会》,展示了李俊民最新创作、音乐设计和作曲的淮北大鼓、民乐小合奏、古琴演奏等作品10部,受到业内专家好评。
(三)非遗保护传承形式多样。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非遗传承模式,将“文化大讲堂”搬进校园,通过“讲、演、学”模式,推动非遗项目传承实践在青少年中扎根生长,淮北大鼓‘沉浸式课堂’好评如潮。省级非遗项目“淮北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收徒大学生,展现泥塑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活力。优选面塑、泥塑、剪纸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走出去”交流,商派面塑作品多次到美国、瑞典等国家展出。积极“请进来”优质资源,邀请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专家教授,对濉溪古琴、雕塑、酒文化等非遗项目进行指导,实现非遗文化与高校学术资源的有机融合。
(四)项目建设厚植发展优势。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竣工,柳孜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外开放;明清窖池遗址博物馆开馆;水街演艺小镇项目盛大启幕;双堆集文旅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工;临涣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开工;万达广场、古城图书城、淮康书院、新四军旧址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借力借智,引入启明东方、博瀚文旅等知名文旅企业入驻濉溪。邀请安徽玻钢等企业实地考察,开发非遗产业路径。目前,全县文旅项目共22个,总投资约47.16亿元。其中,上半年完工项目3个,总投资3.85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27.772,计划新开工项目8个,投资4.918亿元。谋划项目5个,计划投资10.62亿元。
(五)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全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73周年全民健身展示暨社区运动会等活动25场次,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参加全市军民联欢篮球友谊赛、第三届门球联谊赛等活动。在中国广场舞大赛(湖南岳阳站)(安徽淮北站)两次比赛中,濉溪县代表队均获中年组二等奖。针对大众健身需求,举办全县广场舞、健身秧歌、射箭裁判员等培训班,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科学健身。做好村居体育设施更新工作,摸排损毁器材及器材需求。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建街头口袋公园2处,新增百姓健身房2处,完成镇篮球场地提升5处。
(六)文物保护工作扎实给力。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四普第二阶段工作,第三次普文物点复查586处,新发现60处,消失文物点0处。做好文物安全检查,检查国保单位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省保单位濉溪老街古街建筑群等10处,省保单位口子窖池及建筑群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对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门楼进行修缮,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维保,该纪念馆五人雕塑与接待室壁画提升改造项目即将完工。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农业农村局生猪检疫站项目文物保护范围审批事宜,对《濉溪县红枫变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用地选址征询意见函》等进行回函。
(七)文旅融合发展活力增强。对接知名旅行社,完善“不忘初心一日游”等线路设计。配合安徽教育出版社,优化濉溪古城、小李家研学之旅课程。将双堆集、韩村小李家、临涣文昌宫穿点成线,建设“淮海66号”美丽公路,该项目正有序推进。开发濉溪手绘旅游地图及智慧导览系统。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发放过境短信。开展文旅品牌创建,濉溪古城景区入选4A级旅游景区,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举办第七届小李家红色旅游季等活动,激发文旅市场活力。第一季度,全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8.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4亿元。
(八)广播电视工作普惠百姓。督导县融媒体中心、中国广电濉溪分公司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应急广播运营维护,督促运维单位做好日常运维及安全隐患排查,对镇村应急广播管理使用进行督查和现场演练。做好信息播出和运行管理,重大节日安排专人现场值守,做好安全保障。利用应急广播开展春节假期安全生产、婚育新风和良好家风等宣传,将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到群众心间。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宣传整治,发放宣传品580份,排查经营场所46个,拆除非法设施17套,没收相关设备5件,有力打击了非法销售、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
(九)文化市场监管措施有力。开展网吧、歌舞场所、演出市场、出版物市场、非学科类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等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加大对乾隆湖景区、柳江口景区游船安全的检查,对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景区整改到位。在“3.15”重要时间节点,向市民发放《游客出行和维权指南》等,与群众零距离宣传交流。上半年,共检查网吧、非学科类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等120余家次,整改消防和标识等问题4处,立案3起,结案1起。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公开信息199条,办理12345热线51件、行政许可事项52件,承诺时限内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缺失。学术带头人缺乏,体育教练员年龄偏大,人才培养断层等问题凸显。尤其是文艺创作创新发展滞后、后劲不足,创作队伍越来越少。
(二)文化服务内容创新不足。全县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传统服务比较多,但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已转向沉浸式体验、社群化参与和个性化服务。需要采用更具创意的方式,引导激发群众在文化方面“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三)文旅资源创新利用不够。传统文化业态活力不足,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规上服务业培育进展较慢。文旅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配套设施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较弱,文旅产品开发不深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