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9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濉溪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濉溪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发布时间:2025-09-17 09:54文字大小:[    ]背景色:       

聂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优品牌矩阵,打造“四季村晚”“乡土文韵”“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惠民品牌。组织开展送春联进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欢欢喜喜过大年”、民俗展演活动等文化活动60余场次。组织“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走进濉溪古城,吸引线上线下近10万余名观众热情参与。韩村镇淮海村开展国家级“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活动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16万人。举办全县第一届“嵇康杯”古琴演奏大赛,完成213场送戏进万村活动,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根基。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全县11个镇综合文化站、213个村(社区)级综合服务中心。对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开展摸排,确定濉溪镇王冲社区邻里中心、刘桥镇乡村文化服务中心、五沟镇乡村文化服务中心3个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点。组织各点位开展阅读分享、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活动,目前三个点位均已完成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开展活动280余场,服务人次21.1万余人。

(三)提升非遗传承保护质效。建立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9项,全县拥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79项(省级10项、市级40项、县级129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48人(省级15人、市级53人、县级180人)。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非遗展演活动,濉溪非遗‘沉浸式课堂’、淮北大鼓进校园活动等均获得了积极反响。指导民营文艺院团申报省级戏剧剧本孵化项目及非遗扶持项目资金,其中濉溪县民间职业泗州戏剧团2025年度申请省级扶持资金15万。

(四)强化文化人才传承培养。组织开展2025年濉溪县文化馆春季公益培训班,招生39个班级共1893人,开展400余节课程,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教育服务。选派优秀文化人才协助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乡土文韵·文化馆扎根行动”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建立常态化辅导机制,通过“传帮带”培育基层文艺骨干。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近年来组织“淮北泥塑”非遗收徒三次,“淮北大鼓”非遗收徒四次,创新保护和传承形式,优选面塑、泥塑、剪纸等非遗项目,组织传承人“走出去”学习交流。

(五)深化文艺精品创作申报。指导民营文艺院团申报省级戏剧剧本孵化项目及非遗扶持项目资金、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编排泗州戏《小村官》入选2025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名单;泗州戏小戏《水莲姑娘》获安徽省第四届群星奖(戏剧类),并已入选安徽省推荐参评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作品名单。成功举办《习习春风润江淮——李俊民新创作品音乐会》。电影《乡村调解员》已完成了剧本制作及拍摄筹备工作,将在临涣镇择日开机。

二、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文化活动。做优“四季村晚”、送戏进万村、公益艺术培训等文化品牌,打造全景式文化惠民“服务圈”。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鼓励各点位积极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

(二)推进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融合。深入调查摸底,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推进“濉溪非遗馆”建设,“活态”展示区域内的丰厚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组织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

(三)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发力。统筹项目建设,打通推进柳孜遗址一二三期联动运营,激活运河文化发展新引擎。加快推进临涣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做好双堆集镇红旅项目谋划申报。开展濉溪文旅推介官海选,设计主题旅游线路,适时开展濉溪文旅推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