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濉溪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开展情况及分析报告

来源:濉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时间:2024-03-25 15:22文字大小:[    ]背景色:       


1、背景

恶性肿瘤是我国乃至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是全球死因第二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越来越得到社会、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全面、准确和及时地掌握人群肿瘤发病与死亡相关信息是恶性肿瘤防控的基础2008年,卫生部设立了“肿瘤随访登记项目”,总体目标以全人群肿瘤预防为核心。我县自2016年底开始肿瘤登记随访工作,2021年增设为国家登记处,2022年正式使用“中国肿瘤登记平台”进行上报随访进一步了解各类肿瘤在县发生演变的情况制定适合我县居民恶性肿瘤预防干预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为国家癌症控制规划提供最基本真实的信息和依据。现将2023年濉溪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报告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来源于20231月1日至202312月31日国家肿瘤登记项目安徽省濉溪县肿瘤登记平台的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采集截至时间20242月10日分析濉溪县恶性肿瘤前10位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人口数据资料按濉溪县常住人口数为统计指标,由濉溪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处提供(见附表)。

2.2 数据质量  居民发病资料由县级医疗机构、各镇卫生院专业人员通过“新农合”、“城镇医保”及各村级卫生室多途径收集,填写《濉溪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录入中国肿瘤登记濉溪县肿瘤登记平台;肿瘤死亡资料由县级医疗机构、各镇卫生院专业人员通过医院、村医、死因监测系统、濉溪县基本公共卫生平台等多途径收集。县疾控中心定期对肿瘤登记平台进行核实,发现漏报、错报及资料不全的,要求各镇项目负责人员进行二次数据核查更正,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全部病例的疾病分类编码采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肿瘤病理形态学类型编码采用ICD-O-3。

2.3 统计指标  登记资料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按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和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本报告的核心分析指标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即指粗发病(死亡)率,即一年内新发病或死亡例数除以年度总人口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单位是10万分之一;各年龄段发病及死亡占比情况,按需要计算构成比。

3、主要结果

3.1 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2023年濉溪县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719例,粗发病率为238.23/10万;发病率已超额完成中央补助防控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年度报告粗率不低于170/10万)。其中男1275例,粗发病率为215/10万,女性1444例,粗发病率为262.83/10万。结果显示女性粗发病率高于男性。见表1

1-濉溪县2023年恶性肿瘤发病指标

性别

发病例数

粗发病率(1/10万)

1275

215.39

1444

262.83

2719

238.23

 

3.2 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2023年濉溪县上报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220例,粗死亡率106.89/10万,死亡率已达到中央补助防控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年度报告死亡粗率不低于100/10万)。其中男性759例,粗死亡率128.22/10万,女性461例,粗死亡率83.91/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见表2

 

2-濉溪县2023年恶性肿瘤死亡主要指标

性别

死亡例数

粗死亡率(1/10万)

759

128.22

461

83.91

1220

106.89

 

 3.3 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2023年濉溪县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以此为:肺癌、甲状腺乳腺、结直肠肛门、胃、子宫颈、食管、子宫内膜及子宫体、脑神经系统。见表3                                            

3-濉溪县2023年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顺位

病种

发病例数

发病率(1/10万)

构成比(%)

1

气管、肺

554

48.53

20.38

2

甲状腺

306

26.81

11.25

3

282

24.71

10.37

4

乳腺

259

22.69

9.53

5

结直肠肛门

198

17.35

7.28

6

134

11.74

4.93

7

子宫颈

114

9.99

4.19

8

食管癌

97

8.50

3.57

9

子宫内膜 子宫体

84

7.36

3.09

10

脑,神经系统

82

7.18

3.02

合计

 

2177

184.86

77.61

 

3.4不同年龄人群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 0-29岁人群肿瘤发病占比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5559岁达发病高峰,70~74为次高峰;而死亡占比在50岁之前均较低,之后死亡率从55岁~组 开始明显升高,75岁达高峰,85岁~组达到顶峰。见表4,图1

4-濉溪县2023年肿瘤发病及死亡各年龄段人数

肿瘤发病各年龄段人数

 

 

肿瘤死亡各年龄段人数

年龄段

人数

占比(%)

 

年龄段

人数

占比(%)

0

0

0.00

 

0

0

0.00

1-4

4

0.15

 

1-4

0

0.00

5-9

14

0.51

 

5-9

3

0.25

10-14

7

0.26

 

10-14

2

0.16

15-19

7

0.26

 

15-19

2

0.16

20-24

11

0.40

 

20-24

0

0.00

25-29

20

0.74

 

25-29

1

0.08

30-34

53

1.95

 

30-34

9

0.74

35-39

73

2.68

 

35-39

6

0.49

40-44

108

3.97

 

40-44

17

1.39

45-49

147

5.41

 

45-49

26

2.13

50-54

350

12.87

 

50-54

77

6.31

55-59

382

14.05

 

55-59

102

8.36

60-64

292

10.74

 

60-64

93

7.62

65-69

183

6.73

 

65-69

70

5.74

70-74

343

12.61

 

70-74

190

15.57

75-79

282

10.37

 

75-79

206

16.89

80-84

231

8.50

 

80-84

201

16.48

85+

212

7.80

 

85+

215

17.62

合计

2719

100.00

 

合计

1220

100.00

 

 

 

 

 

3.5不同性别居民发病顺位情况 2023年濉溪县男性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顺位分别是:肺、肝、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这与2022年濉溪县男性发病顺位一致;与安徽省肿瘤登记年报全省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病种基本相同,但顺位又不完全相同年濉溪县男性居民肺癌、肝癌发病一直位居前两位,其次是结直肠、胃、食管一直位居前五位;女性居民发病前5位顺位分别是: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及子宫体发病顺位与2022年发生变化,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其次,除女性乳腺癌及宫颈癌外,子宫内膜癌较以往发病率上升。见表5,表6,图2,图3

 

5-濉溪县2023年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顺位

病种

发病数

构成比(%)

发病率(1/10万)

1

气管、肺

319

25.02

53.89

2

202

15.84

34.12

3

结直肠肛门

125

9.80

21.12

4

90

7.06

15.20

5

食管

75

5.88

12.67

6

前列腺

67

5.25

11.32

7

甲状腺

60

4.71

10.14

8

膀胱

47

3.69

7.94

9

脑神经系统

36

2.82

6.08

10

胰腺

31

2.43

5.24

合计

 

1052

82.5

177.72

                     

 

 

6-濉溪县2023年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顺位

病种

发病数

构成比(%)

发病率(1/10万)

1

乳腺

257

17.80

46.78

2

甲状腺

246

17.04

44.78

3

气管、肺

235

16.27

42.77

4

子宫颈

114

7.89

20.75

5

子宫内膜子宫体

84

5.82

15.29

6

79

5.47

14.38

7

结直肠肛门

73

5.06

13.29

8

44

3.05

8.01

9

卵巢

43

2.98

7.83

10

神经系统

37

2.56

6.73

合计

 

1212

83.94

220.61

 

 

3.6 不同性别居民死亡顺位情况 2022年濉溪县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顺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与近年濉溪县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一致;安徽省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全省男性恶性肿瘤死亡5位病种基本相同女性恶性肿瘤前5位顺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胰腺癌。肺癌、肝癌与近年濉溪县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一致3-5位顺位发生改变,子宫颈及乳腺死亡构成比较近二年下降。见表7,表8,图4,图5  

7-濉溪县2023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顺位

顺位

病种

死亡数

构成比(%)

死亡率(1/10万)

1

气管、肺

227

29.91

38.35

2

163

21.48

27.54

3

62

8.17

10.47

4

结直肠肛门

55

7.25

9.29

5

食管

48

6.32

8.11

6

胰腺

28

3.69

4.73

7

胆囊及其他

24

3.16

4.05

8

神经系统

23

3.03

3.89

9

膀胱

18

2.37

3.04

10

白血病

18

2.37

3.04

合计

 

666.00

87.75

112.51

  

 

 

 

8-濉溪县2023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前10位顺位

顺位

病种

死亡数

构成比(%)

死亡率(1/10万)

1

气管、肺

124

26.90

22.50

2

65

14.10

11.83

3

胃癌

34

7.38

6.19

4

结直肠肛门

26

5.64

4.74

5

胰腺

24

5.21

4.37

6

子宫颈

23

4.99

4.19

7

乳腺

22

4.77

4.00

8

卵巢

21

4.56

3.82

9

神经系统

20

4.34

3.64

10

食管

18

3.90

3.28

合计

 

377

81.78

68.62

 

 

 

 

4、讨论

4.1  我县的肿瘤登记工作在一定的经费支持下,每年对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2023上报发病数据较往年增多这与此项工作逐渐得到上级行政部门重视有关,濉溪县疾控中心慢病科采取全程质量控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及以上督导培训。对上报病种、死因补发、重复及漏报定期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镇肿瘤登记处及时核实纠正,数据在数量及质量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漏报率<5%,编码准确率>80%,逻辑错误率<5%,报卡审核率100%。

4.2  从发病和死亡顺位上看,濉溪县男性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前五位与安徽省肿瘤登记年报报告情况基本一致,但顺位又不完全相同。女性在发病及死亡顺位上有所改变,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往年上升。三年来我县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在一个家庭中是主要的劳动力,接触到有害因素的机会远远大于女性,而且劳动强度大,烟酒的摄入量也多于女性,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男性大于女性的结果。

4.3  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主要有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食管癌;而女性的肿瘤发病主要是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子宫癌、结直肠肛门癌。肺癌无论在男性发病还是死亡顺位上一直处于“榜首”状态。肺癌的高发可能与男性群体吸烟、女性群体被动吸入二手烟、室内外空气污染、接触职业性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淮北地区历来是重要的能源城市,素有“煤城”之称,濉溪县境内的大小煤矿企业多达14处可能加剧了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县彻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志于城镇绿化,每年新增和改造40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使濉溪县环境质量大为改善。建议政府部门将控烟列为重点防控措施进一步参与居民控制烟草行动,彻底落实“健康中国2030行动”,扩大媒体宣传,通过广播、宣传标语、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戒烟宣传,逐渐渗透到居民防控意识里。另外大力提倡净化工作环境,加强职业防护以预防职业性肺癌并定期对职工开展体检

4.4  男性发病死亡顺位来看,第一位除肺癌外,其次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均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县因地处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居民多有饮酒、喜食烫热、腌制、高盐食品等饮食习惯,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上述不良习惯是消化道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我县导致肝脏、胃、食管、结直肠等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因此提倡全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营养、安全进食减少消化道癌的患病风险;乙肝患者是我国发生肝癌最基础的人群,因此重视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防止乙肝感染,加强对乙肝患者的定期随访管理及规律治疗等措施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建议可与濉溪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对高危人群提供规范化管理服务,提高高危人群防御意识,参与县级医院的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项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4.5  从我县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顺位来看,乳腺癌、子宫颈、子宫内膜癌仍然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大杀手。目前我国针对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治疗手段比较成熟。继续加强我县每年女性两癌的筛查工作尤为重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我国HPV疫苗研制日趋成熟,而且科研证明宫颈的高危型HPV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致宫颈癌的主要条件,因此呼吁预防为主,对适宜年龄组女性推广HPV疫苗接种,是女性宫颈癌防控策略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我县子宫内膜癌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与我国发病趋势相一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人群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以及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罹患人群的增加, 子宫内膜癌也开始呈现发病率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因其发病的高危因素较多, 建议每年除妇女两癌(子宫颈、乳腺)筛查外,重点针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加大基础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进行“三早预防”, 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4.6  女性甲状腺癌从近三年发病顺位来看,呈上升趋势,流行情况依然严峻,女性群体仍是甲状腺癌重点防控对象。呼吁县应重视青中年人群以及女性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防控。完善从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一体化防治体系有效控制甲状腺癌发病率

4.7  综上所述,建议结合本地实际,“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应扩大健康教育人群,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普及抗癌健康知识,全面提升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癌症防治工作,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整合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媒体等资源,综合施策,形成防癌抗癌合力,积极推进全面癌情监测与管理工作

 

 

濉溪县疾控中心慢病科

2024年3月24日

 

 

 

 

 

 

 

附表-2023年濉溪县人口构成

 

 

 

 

年龄段

 

  男性

   女性

      合计

0-

3811

3358

7169

1-4

22406

20128

42534

5-9

45106

40150

85256

10-14

44593

36735

81328

15-19

38276

28410

66686

20-24

30317

23283

53600

25-29

44778

37364

82142

30-34

55034

51260

106294

35-39

45600

40931

86531

40-44

34640

29428

64068

45-49

41477

36810

78278

50-54

52993

54290

107283

55-59

45081

47437

92518

60-64

22340

23163

45503

65-69

15058

16034

31092

70-74

18421

20744

39165

75-79

12815

14350

27165

80-84

10271

11431

21702

85+

8925

14106

23031

合计

591942

549412

11413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