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卫健委2024年度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总结

来源:濉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时间:2025-01-14 14:45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效推进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县卫健委目前共有5个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8.56亿元。一是4个专项债续建项目,资金来源为专项债资金,总投资14.80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252亿元。二是医养结合PPP项目,资金来源为社会资本,总投资为37522万元,已累计完成27252万元。三是濉溪县医院设备购置项目、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双堆),濉溪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濉溪县南部次中心新城医院4个项目成功申请上级资金共19700万元。
(二)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一是推动人员下沉,2024年截至9月底牵头医院驻点帮扶79人,覆盖全部18家卫生院,累计坐诊服务1.21万人次。二是推动技术下沉,牵头医院累计与13家分院21个科室开展学科共建;持续加强“5G+远程会诊体系”建设,实现下级检验、上级诊断、结果互认,2024年截至9月底医共体共享中心远程服务基层6.5万人次。三是推动服务下沉,依托健康管理单元、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医共体中心药房等渠道完善资源下沉机制,截至2024年9月底医共体累计组织下村义诊服务1900次,上门服务辖区中高风险人群1.92万人次,县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线上服务1.14万人次,线下服务2066人次,医共体中心药房配送辖区药物5766.97万元。四是推动管理下沉,印发《规范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医药耗材采购的通知》,将分院设备、药品、耗材采购统一纳入医共体管理;制定《公办村卫生室转为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共同体”。
(2)深化经费包干机制创新。一是制定《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医共体包干管理实施方案》《2024年城乡居民慢病保障创新试点方案》等文件,坚持医保总额预算,深入探索DRG双预算管理与慢病医保基金包干创新试点工作。二是创新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单元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康管理单元医保基金包干管理实施方案》《健康管理单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医共体两包资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的框架下,将医保基金与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向健康管理单元包干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切实推动“医保基金守门人”与“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
(三)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1)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医师培训统筹资金池健全能力提升保障机制,常态化将县外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县内,实现“患者不跑专家跑”,2024年截至9月底累计邀请县外专家1000人次、开展手术480台、带教638人次、培训138场。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2024年完成招录入编15人,村级服务网底更加稳固。
(2)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六个拓展”持续完善签约付费政策、优化签约服务模式,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临床与公卫共同参与的“1+1+1+N”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推动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参与签约,将签约服务延伸到学校、养老机构等功能社区,2024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计与1家幼儿园、1家公安局、4家派出所、14家养老机构等签约,截至9月底牵头医院254名专科医生参与签约,签约服务覆盖61.76万人,全人群签约率67.28%,重点人群签约率85.02%。
(3)深化改革创新。一是制定《濉溪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健全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培训制度,实现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2024年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30人,累计开展培训5期覆盖150人次。二是以省级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为抓手,有序强化慢病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截至2024年9月,18家卫生院全部建设慢病一体化门诊,累计服务患者14.1万人次,全县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9.05%,血压控制率88.1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4.40%,血糖控制率75.45%。三是出台《濉溪县村级卫生健康专职干部管理办法》,推动原村级卫生计生专职干部转化为村级卫生健康专职干部,作为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主要成员,将职能融入健康管理单元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能,打通基层卫生治理“最后一公里”。四是制定《2024年濉溪县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2家医共体派驻4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各医共体成员单位选配64名疾控监督协管员,持续深化医防融合。五是印发《濉溪县基层医疗机构巡查工作细则(试行)》,成立基层医疗机构巡查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巡查专班,明确巡查范围、方式及评价细则,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巡查机制,2024年10月第一轮巡查覆盖全部18家乡镇卫生院(分院)。
(四)用心用情办好惠民生暖民心实事。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已超额完成10500人宫颈癌筛查,4725人乳腺癌筛查。完成2024年1000个幼儿托位建设任务。持续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2024年度增加牙椅总数为22张,牙椅数较2021年底增加57.14%。完成6270名6-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服务,覆盖率达34.4%,高于目标任务12.4个百分点。确定濉溪县医院和濉溪县中医院为定点开展医院,每家医院确定服务人员20名,为老年人提供就医便民服务。
(五)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开发远程会诊平台,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上级被邀请医院专家在线视频会诊。建立了5G远程实时超声系统,实现了高清无损影像传输与实时视频语音交互,为基层超声检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2024年10月,两家医共体5G远程超声数量为6926条,远程视频会诊1109次。推进电子票据全民应用实施,基于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直接与电子票据管理平台对接,统一标准,快速落地。截至2024年10月,已实现18家乡镇卫生院和152家村卫生室的电子票据上线运行。
(六)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网络体系。推动“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对慢性病分级分层分类管理,不断推进医防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优化项目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濉溪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按照考核结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级补助资金进行月度预拨、季度结算和年度清算,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应用。2024年,各级财政共预算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7803万元,截止目前已预拨5667万元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七)加快推进120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完善“1个急救中心、2个急救分中心、14个急救站”三级急救体系,完善资源布局和制度流程规范,县医院医共体投入100多万元对所8个急救站部分车载除颤仪、呼吸机、车载设备等进行了更新,县域内急诊急救患者转运全部免费,建立了15分钟急救圈。2024年以来免费转运急危重病人800余人次。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110、119、120、122联动机制,对交通、火灾等事故特别是危机重症伤员信息形成互通、反馈制度,提高了联动急救、转运、处置效率。
(八)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一是根据《淮北市育儿补贴实施方案》《关于免收三孩三周岁以内门诊诊察费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实施家庭育儿补贴制度。目前全县收集生育补贴申请档案38份,其中二孩24份,三孩14份。二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我县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329人,全部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出台并落实《濉溪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大计生特殊家庭关心关爱力度。
二、特色亮点
2024年2月,《中国卫生》杂志刊登濉溪医共体建设经验;3月,濉溪医改案例入选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3年)》,为唯一入选县级案例;4月,在东部地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培训会作经验分享;6月,获评长三角第四届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优秀奖;7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的通知》推广首批12条经验,濉溪县入选8条;9月,在2024年亚洲评价周与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分别汇报濉溪医改案例。
2024年,濉溪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4次;其中国家级12次,省级2次。濉溪县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和做法被《人民网》《中国卫生杂志》《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医改典型做法写入《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4》等刊物。截止2024年11月,先后有14个省50个地区来濉调研交流,进一步发挥试验区典型示范作用。

三、所获荣誉
(一)2024年2月,县120急救中心获得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二)2024年6月,濉溪县健康管理单元案例获第四届长三角卫生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优秀奖。
(三)2024年7月,获安徽省政府2023年度深化医改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四)2024年8月,县120申报的“5G+”120急救指挥及院前院内协同救治项目获得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安徽分赛决赛优秀奖。
(五)2024年9月,濉溪县《“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扎实推进健康管理单元建设》案例获评第六届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优秀案例。
(六)2024年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四、存在问题
(一)项目建设进度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延期。
(二)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整体能力不足,医疗机构之间协同服务不够,没有能够形成对患者就医的充分吸附作用。
(三)基层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没有与基层群众需求建立充分对接,结果导向型的激励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尚未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和“医保守门人”作用,造成签约服务供给质量不高。
(四)DRG改革共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预算与DRG支付方式改革的衔接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层面与执行层面对于推动DRG支付改革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凝聚。
五、2025年工作谋划
(一)推进在建项目竣工验收。目前5个续建项目争取在2025年实现全部竣工验收,同时督促医院做好运营方案研究。加强项目谋划申请上级资金。为申请上级资金支持已谋划储备6个2025年重点项目,争取明年能够成功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及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
(二)着力推进综合医改工作。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探索新时代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路径,提炼总结具有濉溪特色的基层卫生工作经验,为安徽医改与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做表率。
(三)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继续完成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工作;继续加强全民健康平台的数据挖掘利用和数据对接工作。
(四)持续开展民生普惠工作。一是做好幼儿托育工作和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扎实做好国家免费婚检和免费孕优检查工作。完成2025年目标人群检查任务。二是稳步开展“健康口腔”暖民心行动。
(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工作。一是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完善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措施。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强化母婴安全保障。二是严格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各项优惠政策。依托人口基金项目,加大计生特殊家庭关心关爱力度。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推进医养结合创新试点工作。
(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是高质量开展签约履约服务。注重将家庭医生签约内容与其他医疗服务内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其他居民个性化服务内容衔接整合,调动居民签约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效果。二是继续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将项目服务的真实性、满意度和知晓率纳入年度绩效评价指标。做好“两病”一体化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试点工作。三是继续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积极对接财政部门,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及支出,严格项目补助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和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