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体里的“血管炸弹”——从血压差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无声的生命威胁
在我们的身体里,主动脉犹如一条奔腾的生命之江,以磅礴之力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支撑着生命的每一次跃动。然而,当这条维系生机的“主干道”遭遇突如其来的撕裂——主动脉夹层,便如同江堤崩裂前无声的震颤,暗藏致命的危机。这种因血管内膜破裂、血液涌入血管壁夹层而形成的急症,可能在顷刻间威胁生命。对患者而言,每一秒与时间的赛跑、每一次精准的医学干预,都像是重建生命堤坝的关键之举。而科学的日常管理与医学守护,不仅能遏制这场“血管风暴”的蔓延,更能为生命的延续点亮希望之光。
真实病例:张大爷的生死时刻
患者张大爷,65岁,长期吸烟、高盐饮食、情绪易激动,有高血压病史但未规律服药。某日清晨与人争执后突发胸部撕裂样疼痛,急诊入院测得右上肢血压185/110mmHg,左上肢110/65mmHg,显著血压差提示主动脉夹层。经CTA确诊后,迅速进行镇痛、降压及术前准备,最终通过腔内隔绝术成功脱险。 90%患者发病时表现为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剧痛,高血压为主动脉夹层患病的主要诱因,70%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尤其是未规律服药或血压控制不佳者。冬季发病率较夏季高20%,气温骤变时尤为危险。
症状识别:典型与非典型表现
主动脉夹层症状复杂,常被误诊为心梗或急腹症,需高度警惕:
典型症状:
1、突发剧烈腹痛:如刀割或撕裂感,疼痛从胸骨后向后背部、腹部甚至下肢蔓延
2、血压异常:通常双上肢收缩压差>20mmHg
非典型症状:
1、神经系统症状:头晕、肢体麻木、偏瘫
2、器官缺血:腹痛、下肢冰凉
高危人群:谁需格外警惕?
1、高血压患者:尤其血压控制不佳者。
2、遗传性疾病患者:如马凡综合征、先天性血管畸形或有家族史者。
3、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增加撕裂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情绪管理差。
5、寒冷刺激:低温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冬季发病率显著升高。
为何要关注“两侧血压差”?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血管炸弹”,其凶险性在于血管内膜撕裂后形成的假腔可能压迫分支血管,导致器官缺血,甚至猝死。而不对称的血压正是早期识别和护理的关键信号!当夹层累及锁骨下动脉或髂动脉时,血流受阻,同一患者双侧肢体血压差>20mmHg,甚至一侧脉搏消失,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夹层撕裂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持续的血压监测可帮助判断夹层是否进展,如血压差突然增大可提示夹层撕裂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从“血压差”到综合管理
1、血压管理:每日早晚测量上肢血压并记录,以健侧血压为基准(收缩压100-120mmHg),按时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后测量。
2、症状监测与管理:当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或血压波动明显时,立即平卧,拨打急救电话;避免用力咳嗽、突然弯腰等动作。
3、生活方式: ①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食盐<6g,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增加蔬菜、谷类摄入,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②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减少酒精摄入量。③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
4、定期随访:出院后仍需关注“血压差”,若血压不对称再现,可能提示内漏或者支架移位,需及时来院就诊,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以防支架移位。出院后每3-6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或超声,监测夹层假腔变化及血管重塑情况以评估心功能及血管状态,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大爷最终通过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转危为安,完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温馨提示:主动脉夹层虽然凶险,但早诊治可以提高生存率,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呼吁公众重视血压管理、识别预警信号,关注“血压差”这一细微信号,科学防控,为生命筑起坚实防线。(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彭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