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县应急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各项”专项行动,继续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管措施,努力提升安全水平,为全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创新举措,推动应急能力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应急管理局以基层应急消防一体化为切入点,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构建“1 + 11 + N”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1”指新的县应急指挥中心统筹协调,“11”指11个镇均设立应消一体化机构,“N”指依托基层网格点,建设N个村应急服务中心,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全覆盖。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立足“小投入”产出“大成效”,推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二)整合资源,系统构建力量体系。全县11个镇均已整合场所、人员、装备等资源成立镇级应消机构(48名专职应急管理人员+478名消防救援人员),实行“办站一体、防消联勤”模式。村级设立应消服务中心,依托737名村级网格员构建全域预警网络。出台专项方案明确镇村两级“以防为主、防救结合”职能定位,推动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三)完善机制,规范推进安全防范。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索“行业指导+镇村应消力量参与”的联动模式,开展“扫街”式风险排查、辨识,摸清风险底数。实行分级分类与网格员包保管控机制,确保一个风险对应一个管控主体。坚持“围绕风险查治隐患”,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自查、网格员巡查、镇监管检查、部门执法检查的“四查”工作机制,推动隐患闭环整改。
(四)打造阵地,健全宣教演练网络。依托网格点、会议室和文化广场等场所布设228个宣教阵地,建立“县统筹-镇组织-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播放事故短视频、发放自救手册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安全课堂,覆盖30余万人次。组建县镇联动专业团队,针对工贸企业、九小场所等开展案例教育与实战演练600余场(次),实现“需求导向+精准宣教”双提升。
(五)分类实施,优化应急救援布局。依托县级消防大队,构建“6个专业站+11个镇级站+233个村级点”三级消防救援网络。结合实际,调整各镇级消防救援职能定位,打造“防消联勤”的三种模式,目前全县各镇村(社区)共整合综合应急救援人员478人,前置配备消防车235台及装备6500套。
(六)强化调度,推进防汛责任落实。县应急管理局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汛期协调调度指挥,稳步有序安全度汛。因表现突出,2025年2月县应急管理局被授予“2024年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周凯同志荣获“2024年全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安全生产工作
1.有序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综合协调职能,组织召开县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全县安全生产专题调度会等进行部署。对接省委安全生产巡察组巡察相关工作,准备工作要点分工、领导谈话提纲、督察材料准备等工作,与各单位对接报送省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2.严格履职尽责。履行承担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3个重点行业(领域)日常监管职责。非煤矿山:今年以来开展日常、专项、重点、联合执法、“专家会诊”等检查服务指导共计18次,提出问题100余条,除5条问题正在整改外其余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对2对生产矿井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基础工作,完成提升、排水自动化改造和监测监控系统升级,建立健全“无视频监控不作业”、水文观测预警、矿压监测预警体系,配齐“五职”矿长、“五科”专业技术人员,2025年非煤矿山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按图推进。危险化学品:突出“两重点一重大”,针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罐区、输送管道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共组织执法行动53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制作现场检查笔录53份,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17份,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3份,共检查出安全问题及隐患200余条。工贸方面:以金属冶炼、涉氨制冷、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为重点,以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检查企业196家,现场查出各类问题隐患401条,已整改344条。警示约谈3家。组织举办了全县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大讲堂,200余人参加。3.严肃事故问责。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从严从重查处,达到“一厂出事故,多厂受警示”的效果。今年以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目前事故正在调查中;安全生产行政处罚2起,罚款金额17.6万元。
(二)应急管理工作
1.强化队伍建设。以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协同高效、运行流畅的管理体系。2.开展应急演练。局应急救援队伍联合社会救援力量开展多种类应急抢险演练活动71次。3.加强应急值守。根据应急值守工作需要,值班室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不脱节。4.强化预案备案。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做好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备案18家企业预案。
(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强化宣传培训。完成2025年“5.12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宣传工作。共悬挂横幅60余条,展示防灾减灾展板80余块、发放防灾减灾彩页、手册5000余份(册),解答群众疑问500多人次。开展最小单元应急演练活动71场次。2.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县防指组成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县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和濉溪县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名单;逐级明确河道堤防及闸站防洪工程行政、技术、巡查3个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压实相关单位的防汛安全主体责任及行业监管责任。3.强化物资保障。储备有抢险救援、抢险器具、照明设备、通讯保障、潜水设备、发电机组等防汛物资。物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专人负责、规范出入库手续,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物资管得好、拉得出、用得上。4.加强冬春救助。上年底共接收2024-2025年冬春救助资金59.7万元,经过研究方案、资金拨付、业务培训等步骤,于今年1月13日下发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共救助2308户3743人,其中五保户125人,低保户1074人,返贫检测户425人,贫困残疾人293人,一般困难户1827人。为增强全县灾害信息员面对灾害的实际操作能力,举办了线上镇级灾害信息员培训,重点培训了灾情信息管理、重点指标解读以及报灾系统实操,灾害信息员设置实行AB岗制度,共504名,基本实现县、镇、村全覆盖。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从责任落实看:一是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本身体量小,企业主更多的是在关注经济效益,加上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生产负荷不均衡、安全投入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将持续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二是职责错位。企业层面:很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理念严重错位,把安全生产工作当做一种负担、一种多余,错误的认知导致安全生产工作难以开展。政府部门: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数据报送较少。原因在于未能引起县安委会成员单位高度注意,工作重要性未能凸显。
(二)从事故原因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凭经验开展工作,习惯性违章、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经营的行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管理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执行两张皮;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表现在以签字替代培训,培训工作思路不清,内容空洞乏味,方式死板僵化,不注重培训效果,流于形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现象等依然普遍存在。
(三)从监管效能看:一是事故多发因素更为复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领域大量涌现,各类安全问题和矛盾凸显,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多。二是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装备配置与安全生产发展形势、执法任务要求不匹配,安全监管业务水平的提升速度与现实需要差距较大。依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组建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安全监管业务水平和专业救援能力相对不足,应急抢险处置经验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
(一)强化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优势,针对重复性、季节性安全风险,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推进各单位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指导督查活动,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盯紧上级督考检查反馈问题,与各部门和乡镇园区对接,确保全部按照整改时限要求完成,并加强举一反三,避免频繁出现同类问题。
(二)严肃监管执法。通过严执法,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行为。利用“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模式,建立线上监测预警与线上线下监管执法相衔接的机制。严格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隐患排查机制,对责任人、资金和措施等内容逐项落实,做好隐患闭环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很多企业把政府部门当成自身保姆、安全员,依赖政府部门日常检查,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缺失,为此,一要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二要抓好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三要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