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解读】濉溪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孔明解读垃圾分类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记 者:孙局长您好,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非常具体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请问我县是如何引导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
孙孔明: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应遵循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全民参与、共享共治的原则。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力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普及分类知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逐步提高居民习惯养成。
二是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典型引导、正面引导,全面客观报道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通过县融媒体等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垃圾分类知识27次,县电视台播放相关新闻报道6次,政府网站及文明濉溪等官网宣传垃圾分类工作29次,相关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讲座6次,开展垃圾分类培训4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17000余份。并联合县教育局、县妇联及团县委等单位举办“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巾帼先行”等活动。在公交站点和车辆、小区、公园等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志或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
三是以青少年为重点,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切实加强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开展“小手拉大手”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等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家庭积极参与。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志愿服务内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形成多方合力,全方位覆盖,多措并举引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记 者:目前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有说“干”“湿”分离的,也有说“四分法”的,请问我县是主要采用哪种分类方式?
孙孔明:关于垃圾分类的方式,在2019年修订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进行了明确,我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也就是“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而我们俗称的“湿垃圾”其实就是厨余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从分类标准上看,“干、湿”分法与“四分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回收物主要指宜进行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明确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厨余垃圾(也就是“湿垃圾”)是指易腐烂、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了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其他垃圾(也就是“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垃圾。其中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产生量最大,也是最常见的垃圾类别,目前我县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依照“四分类”推进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我县在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分类模式过程中,为便于居民学会和做好垃圾分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编撰了“‘干、湿’分开投,‘有用、有害’定点投”的口诀。
记 者:郑局长您好,目前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对于下一步工作开展,我们有何打算?
孙孔明:对于下一步工作,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一是全面开展垃圾分类集中收集体系建设。力争年底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85%。根据全县360个住宅小区规模,县垃分办依据居住特点细化成物管小区、开放式小区、回迁房小区、单位家属院及城中村等6类107个垃圾分类单元,计划投入资金76万元,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81处,并改造提升二里、南关、东关、淮海南路、濉河东路、王冲孜等6个社区(10个小区)12处垃圾集中收集点。并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撤桶并点”工作,收集设施配备督导员,建立分类收运台账,指导居民开展源头分类工作。指导县城内中瑞、汉德(新、老城)及虎山北路等农贸市场开展扎实开展垃圾分类,进一步提高厨余垃圾收集比重,并结合“城管进社区”工作,进一步规范物业小区的餐厨废弃油脂处置规范,要求物业单位增加厨余垃圾桶数量,建立收运处置台账,由县城管局联系淮北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做好上门收集工作,确保完成厨余垃圾收集率占比不低于住建部最新要求的25%。
二是深入推进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县直机关工委、县文明办、县发改委、县城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持续开展对全县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公共机构负责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要求公共机构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全县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
三是加快“两网融合”进程。县商务局及时与市商务局联系,指导我县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工作开展;同时,建立健全全县的废品物资回收体系,整合和规范废品回收市场,统筹汇总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量。县城管局要配合县垃圾分拣中心做好重新选址建设工作,争取2024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切实发挥濉溪县垃圾分拣中心品牌作用,提升全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水平。
四是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通过发改、财政以及市城管局等部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提升改造4座老旧垃圾中转站和新建一座大型垃圾中转站(濉芜产业园)和一座中型垃圾中转站(河西政务新区),使县城内垃圾分类中转站兼具分类收集、分类中转的垃圾分类处理功能。在分拣中心内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购置有害垃圾转运车辆,并与有害垃圾处理企业联系,确保有害垃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五是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机制。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濉溪镇及濉溪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党建引领作用,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为单位,以“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为核心,调动群众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六是加大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力度。要多方位、高密度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培养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上下功夫。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进小区、进单位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挖掘亮点、提炼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新闻形式,强化垃圾分类与处置工作的宣传引导。
记 者:目前我县垃圾分类示范区有什么经验或者亮点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孙孔明: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下面我讲一些我们觉得比较好的做法,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只有每个人都能参与进去,主动开展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我们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红色党建+绿色生活”的工作模式,强化党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基层一线落地开花。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社区作为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充分发挥红色物业在垃圾分类中的引领作用,联合各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党建引领社区主题教育活动,使垃圾分类工作与居民日常生活无缝结合。
二是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在职党员“双报到”为载体,达到“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的带动效果。
三是发挥少年儿童的带动作用。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利用小规模、小范围、多频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