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解读】濉溪县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卓政解读县城管局如何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来源:濉溪县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布时间:2025-06-30 10:46文字大小:[    ]背景色:       

记者:在非机动车停放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又采取怎样的相对措施呢?

刘卓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非机动车停放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少数市民安全和文明意识淡薄,对乱停乱放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整治后仍有个别乱停乱放现象出现,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二)随着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部分老旧小区、商业繁华地段停车场地不足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市民停车需求。(三)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有限,面对城区大面积、长时间管理需求,执法力量略显不足,难以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

针对此现象,县城管局主要采取如下相对措施:(一)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深入开展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停车意识。(二)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城市更新和建设,充分挖掘闲置土地、边角空地等资源,规划建设更多非机动车停车场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加大对非机动车车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确保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非机动车停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记者:教导员您好,此次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整治,重点针对哪些区域开展?

刘卓政:本次整治重点针对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周边、主次道路,这些区域人流量、车流量大,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与行人通行。比如淮海路两侧,以往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在出入口、人行道,导致行人通行困难,我们将其列为重点整治对象,通过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加强巡逻监管等措施,改善停车乱象。再如,针对县医院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顽疾,城管局联合交管部门创新实施“机非分离”改造,增设护栏、施划标识、协调开辟院内停车区,实现人车分流有序。项目高效落地后,医院周边交通秩序焕然一新,市民就医体验显著提升,成为“疏堵保畅”的标杆案例。城关一中周边通过“拆墙透绿”、道路硬化、车位施划等改造,释放公共空间2000余平方米。配合常态化管理,引导学生规范停车,实现“停车入位、文明归位”,昔日拥堵杂乱的道路蜕变为安全畅通的“护学走廊”。

记者:在整治行动中,如何平衡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刘卓政: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相统一。严格执法体现在对乱停放行为绝不姑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城市秩序。人性化管理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执法前,我们会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整治政策,张贴“温馨提示单”等方式,提升市民知晓度与配合度;执法时,遵循“首违免罚”的原则,对于初次违规且情节轻微的车主以及特殊群体,优先进行劝导教育;在停车设施规划上,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合理增设停车区域,让市民有地方停车。

记者:请问我们城管局在技术赋能非机动管理上有哪些探索?

 刘卓政:为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县城管局逐步探索建立起以技防为支撑,与人防、物防相融合的非机动车管理模式,有效破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造成的交通拥堵、影响城市品质等问题,推动实现城市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更长久。通过设定禁停区域,“数字城管”平台实时分析监测非机动车违规停放行为,并将长时间未纠正违停行为相关信息推送给一线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实施“巡查、处置、反馈、协调、督查、回访”六步联动工作法,彻底打破以往城市管理“打游击”的“单兵作战”被动局面,实现了城市管理细枝末节有人盯、有人管、常态巡的“合成作战”精细化管理新态势。同时,从增加停车位供给入手,盘活停车资源,坚持便民利民、因地制宜,组织执法人员全面精准施划、补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打造“停车有位”的新常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