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业项目补贴政策(2023年农业项目补贴)

来源:濉溪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3-05-26 11:30文字大小:[    ]背景色:       

 对农业项目补助政策

农业补贴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农业补贴主要有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实践证明,这些惠农政策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2021年农业补贴最新政策为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补助规模不超过100元。财政按照服务合同实际作业量对服务组织或服务对象进行补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具体补助 在上述原则范围内由各省结合实际制定。因此详情需要参考各省的文件政策。农业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
拓展资料:现行补卜枯信贴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的资金总量不足、补贴范围小、补贴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分散降低激励效果等。为充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法律依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条 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 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型轮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败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 化。

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建立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重点鼓励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补贴对象转变为“谁种地,补贴谁”。
在部分生态脆弱地区选择200万亩耕地探索休耕补贴,在东北17个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促进耕地休养生息。
2.粮豆轮作补贴
将粮豆轮作补贴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粮改饲试点扩大到431个县1100多万亩,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其中“镰刀湾”地区,玉米改种大豆每亩补贴100 150元。
3.农机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机购置补贴对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离田等用于 色发展的农机具全面实行敞开补贴。
4.重金属污染治理补贴
以湖南 株潭地区170万亩耕地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试点。
5.畜禽粪污 化利用补贴
以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大县为重点,全面启动51个县畜禽粪污 化利用整县试点,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就地就近 化利用。
6.秸秆综合利用补贴
以东北地区和京津冀等9个省为重点,集中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整县推动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5元左仔尺携右。
7.深松作业补贴
以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为重点,通过作业补贴支持完成1.5亿亩深松整地,加强耕地保护利用。
8.残膜回收利用补贴
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选择100个重点县推行地膜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多种方式的残膜回收利用机制。
9.草原生态保护补贴
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当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助 ,覆盖草原38.15亿亩。对环境恶劣地区进行禁牧补贴,每年每亩补贴7.5元;对草畜平衡进行奖励,每年每亩奖励2.5元。
10.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补贴
中央财政连续支持河北省以 港流域为重点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控制地下水下降速率。
11.渔业油价补贴
改革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支持捕捞渔民减船转产、 牧场建设、增殖放流等 养护措施。
12.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补贴
支持100个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农作物病虫害社会化服务,推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13. 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补贴
有效利用 色金融激励机制,探索 色金融服务农业 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 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支持力度,创新 色生态农业保险产品。
14. 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持补贴
支持高产创建、良种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机肥、旱作农业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方面。
1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贴
支持 产地初加工、产品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 商务、休闲农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念伏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如1979~1980年,财政用于农用塑料薄膜的补贴就达16亿多元,对当时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1992年,政府主要采取放开 价格的政策,让农民在市场交换中受益,财政上的农业补贴相对较少。1992年以后,我国对粮、棉等 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和流通干预困饥政策,目标是控制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问题消除后,粮食价格不断降低,已失去经济学意义上的保护含义,而棉花则于1999年完全放开了价格,更谈不上保护。入世前后,农业补贴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如今对农民采取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正在安徽等几个省试行。
法律依据: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促进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提高农业效益等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 用本办法
第六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耕地地力保护支出。主要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
(二)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购置与应用先进 用农业机械,以及开展报废更新和相关创新试点等方面。
(三)农业 色发展与技术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支持重点作物 色高质高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良种良法技术推广等方面。
(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支出。主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补奖等方面。
(五)农业产业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奶业 行动和畜禽健康养殖、种业发展、地理标志 保护等方面。
(六)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其他重点工作。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与农业生产发展无关的支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