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机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濉溪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5-07-03 10:48文字大小:[    ]背景色:       

濉溪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 年上半年,濉溪县农机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助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全力提升农机应急救灾能力等重点任务,规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农机补贴更新补贴等惠农政策,强化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现将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56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39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7%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着力优化关键环节管控规程,调优农机装备结构,新增各类大中型机械300台(套)以上;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农机牌证管理,新增动力机械挂牌率100%,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及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确保春季、三夏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二、主要做法

(一)农机补贴政策全面落实

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濉溪县获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4600万元、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200万元。截至目前发放第一批农机补贴资金 683.21 万元,补贴机具 554 台套,有效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积极响应新一轮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发放第一批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 224.843 万元,补贴机具 497 台套 ,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推动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绿色发展。

(二)做细做实“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

 2025年“三夏”期间,濉溪县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力打好“三夏”农业生产硬仗,确保夏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夏种顺时推进。525日开始,濉溪县拉开了2025年全县小麦夏收会战的序幕,截至62日,全县204.337万亩小麦机收基本结束,完成其他作物收获2.8448万亩。至68日,全县完成秸秆还田面积9.488万亩,秸秆离田面积194.411万亩,秸秆收储点收储量66.04万吨。由于持续干旱,濉溪县夏种工作进展缓慢,至621日,夏种完成玉米播种面积187.057万亩,大豆播种面积3.806万亩,其他种植面积2.895万亩。 “三夏”期间,全县共投入拖拉机8.5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6500台、秸秆打捆机械2200台、秸秆还田机械5500台、玉米播种机5万台;组织培训农机手、修理工0.22万人,检修各类农业机械2.19万台。

(三)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1粮食机收减损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抢抓收获时机,多举措做好小麦机收减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农机力量。一是提高装备质量,优化农机结构。将高性能气吸式播种机和高效低损收获机械作为强农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安全、环保的收获机械。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树立减损意识。通过集中培训、发放明白纸、微信群推送、悬挂条幅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动员,确保宣传活动覆盖所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6场次,培训农机手150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机收减损明白纸1000余份。同时,举办小麦机收减损现场会三是强化技术指导,提升作业质量。提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技术服务队,深入农机维修网点和田间地头,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指导和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技术服务队督促维修网点做好收割机检修调试,确保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

2积极推进“三中心”项目建设。2025年安徽省财政厅共下达濉溪县省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70万元用于“三中心”项目建设。因省农业农村厅于610日才下达资金分配任务,县农机中心于23日已面向社会征求“三个中心”实施方案意见。后期将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确定实施主体,并与各实施主体签订目标责任书,列出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实施挂图作战,确保11月份如期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3加强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农机专业户等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积极引导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家。争取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帮助解决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用地、生产用电、政策性保险、融资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二是提高农机经营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拉长服务链条,拓展农机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加快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粮食仓储与烘干、加工与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综合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保姆式”土地全托管和“订单式”土地半托管。到目前,全县有农机专业合作社94家,合作社拥有各类机具近4200台套。

4、大力推广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一是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组织开展系列培训、现场演示等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大力推广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残膜回收等绿色技术。二是破解粮食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瓶颈。针对高油酸花生种植、秸秆综合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机械化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咨询指导,加快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措施、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落实落细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主推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三是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依托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打造农机装备高端、技术路线优化、作业模式完备、农机农艺充分融合的样板,形成各产业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三是组织实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围绕重点作物,在重要农时节点,积极组织开展“田间日”活动。发挥产学研推用各方优势,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新平台新机制,提升关键和薄弱环节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示范推广能力。 

5、实施农机人才培育工程。重点围绕农机安全、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按计划、分时段、有步骤地开展新购机农民、新型农机手以及农机合作组织人员等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修理工人员队伍素质。

(四)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一是压实农机安全责任体系。积极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健全强化县、镇、村农机监管三级责任。压实镇(街道)、村(居)、服务组织农机安全管理属地责任,督促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维修点等生产经营单位和组织落实主体责任。严格防范发生农机责任事故,杜绝重大农机安全事故,推动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摸排农机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清单整改清单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对账销号、闭环治理模式。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严查无证驾驶、无牌行驶、酒后驾驶、未年检、拼装改装、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应急管理、农业农村部门,修订完善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推动农机安全应急处置实案化建设。三是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建设,建立清单化创建、督导、整改闭环工作模式,打好翻身仗。常态化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等活动。推动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建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队伍,形成精准化监管格局。扎实开展农机3·15”活动,认真做好农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维修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积极开展农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落实普法责任截至目前,全县拖拉机注册登记107台、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180台、新办理驾驶证173人;检验牌证管理农业机械854台;发放跨区作业证887张。农机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全县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

(五)聚焦党建引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 “废、改、立、释” 相结合,形成科学严谨、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落实党建工作 “第一责任人” 制度,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步部署、考核,形成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格局。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和党建活动室等平台,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强化主体意识,落实政治责任。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以“找改强争” 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促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转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志愿者,在奉献中彰显自我价值。四是打造党建品牌。以“党建 + 农机”为载体,围绕“四突出四增强”,构建“党建引领与农机富民”融合互促长效机制,打造“根植三农兴机富民”党建品牌。聚焦农机补贴、牌证管理等群众关心问题,精准检视,严肃整改,推动农机系统思想作风效能革新。五是创新工作模式。组建“农机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党建 + 专家分包”“党建 + 农机服务”“党建 + 示范带动”工作模式,开展农机化技术下乡等活动,打通农机化重点工作堵点盲区。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三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存在困难,有待于从县级层面调剂增加农业设施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指标;二是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中农机补贴、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推广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财政投入少,农机化工作经费不足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较难开展,机构改革后职责与职能关系有待理顺,濉溪县农机量大面广,农机监管人员少,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四是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合作社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支持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任务优先安排、长期跟踪指导帮扶等有效措施,使之成为新技术新机具集成的试验田、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展示场、新机手新农民的训练营;五是农机系统人员老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三、下步计划

1.高效推进补贴工作。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政策,优化办理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补贴标准、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确保农户充分知晓。建立补贴办理快速通道,压缩审核周期,及时发放补贴资金。对于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主动对接农机户,上门评估老旧农机,简化报废手续,加快农机更新换代,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2.壮大本地农机产业。深入调研本地农机产业现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智能化、绿色化农机产品研发与生产。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组织农机企业参加展销会、技术交流会,拓展市场渠道,提升本地农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三中心”建设。联合农业科研机构、种植大户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特点和农艺要求,研发适配的农机具和作业模式,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整合资源,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农机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4.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创建活动,树立标杆,引导其他组织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农机服务技能培训和竞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

5.做好农机指导服务。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三秋”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开展指导服务,确保秋收有序推进。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机手对作业机械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开展机收减损、秸秆还田离田、深松深翻技术指导。组建应急作业服务队,为抢收抢种做好保障。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6.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的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和驾驶员考核发证工作。狠抓农机监管,消除农机安全隐患。通过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深入开展对农机服务组织、作业场所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检查,现场纠正违规操作,消除安全隐患;立足部门职能定位,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县执法部门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报废淘汰程序,争取上路机车达到报废标准及时“清零”,杜绝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20256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