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气象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一)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建成34个自动气象站,1套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1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套高标准农田站,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运行。为进一步通过气象数据传输准确性,今年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县34个气象自动站进行巡查维护,确保气象资料传输正常。在最新一期全省观测业务与网络运行通报中,濉溪县局国家站稳定运行率达100%,数据传输及时率达99.87%,国家站资料平均可用率达100%,国家站计量检定合格率100%,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开展汛期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监测预警的水平和质量,认真做好“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共发布各类服务材料130余期,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50条(含首发,变更,确认),各类气象服务短信234条,服务人次30余万。今年濉溪县局预警信息和重要通知发布质量在全省通报中正确率达100%。
(二)依法构建防雷减灾安全责任体系
组织召开全县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防雷等安全知识进企业、广场、农村、学校等活动。对全县雷电
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人信息进行了更新完善,动态调整防雷重点监管单位信息库。组织人员对全县防雷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根据 “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监督要求,优化全县建设工程防雷行政审批流程和清单。
(三)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有序开展
濉溪县局作为安徽省科普科普示范单位,依托区域站的建设和国家级气象站点的布局,在全县开展了校园气象站的建设。利用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等活动积极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发放各类气象科普宣传资料6000余册。还通过政府开放日活动,现场宣传、科普讲座、发放书籍、图版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二、存在短板弱项
(一)公众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区域气象站围栏内种植农作物,掩盖了观测设备和太阳能供电;围栏边上种植瓜果树木,藤蔓爬满围栏,个别站点即使工作人员反复解释,也难以沟通,同时破坏围栏、损坏设备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设备更新不及时影响数据质量
目前我们的气象观测设备大多运行在10年以上,设备老化故障偏多,影响数据传输质量。气象自动站建设密度不够,还未达到气象高质量发展3公里的间距要求。受财政资金影响,相关工作进展缓慢。此项工作纳入全省县级台站考核,影响单位在全省位次。
(三)县气象局搬迁重建进展缓慢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县气象局现址规划为商业用地,将被征收拆迁。县政府已同意在合欢路和闸河路交叉口新二中西侧划拨约8亩土地用于气象局建设,但受财政资金等因素影响,相关手续进展缓慢,影响搬迁重建工作。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完成2025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速推进搬迁重建工作。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和《县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纪要》要求,县气象局迁建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土地证办理、规划评审等工作。但受财政资金等因素影响,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尽快推进项目进展。
配合完成特别国债项目建设。濉溪县气象局国债项目主要涵盖10套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和1套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目前所有站点已完成选址及建设工作,还有新建垂直观测系统一套处在建设中。
积极申报濉溪县气象灾害预警工程项目。为了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我局将积极申报气象灾害预警工程项目。依托市局应急保障工程项目,积极向县财政争取资金,新建一批气象观测站,升级现有气象观测设备,更换老化、落后的仪器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提高对重点区域和关键气象要素的监测能力。
做好“十五五”规划预研工作。县气象局将全面总结 “十四五” 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气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变化,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等对气象保障服务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 “十五五” 期间气象事业发展目标,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事业发展形势,对 “十五五” 期间县气象局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预研。
(二)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是在重大风险隐患点、人员密集场所和重大工程周边地区增设气象观测站点,对现有监测预警手段进行补充,完善观测站网空间布局和气象服务需求。
二是提升雷达、卫星等多源资料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预报预警服务业务中的应用水平。进一步健全与相关部门、社会媒体预警信息即时共享渠道,提升预警信息快速传播和精准发布能力。
三是强化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健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制定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不断提升部门行政能力,完善防雷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按照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职责清单,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行业领域的防雷安全监管,落实防雷安全监管保障措施。
二是抓住开展““3.23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同时还将防雷安全与最小单元演练相结合,组织开展灾害防范应急演练。
三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强化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做到监管全覆盖。我局将长期坚定不移加大对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依法维护全县防雷安全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