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濉溪镇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来源:濉溪镇发布时间:2022-12-14 14:56文字大小:[    ]背景色:       

202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任务。

我们深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更需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奋勇向前。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三重压力”,供需合力稳增长

坚决担负起稳定经济增长的责任,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促进项目投资大提速、大提质。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窗口期”,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及时动态调整上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盘子”。重点抓好在我镇的12个省市县重大项目、6个镇自身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扩大民间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实施服务业提质升规强化市场主体支撑行动,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极,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5家。积极培育“专、精、特”消费品牌,依托电商平台,发展直播带货、“云购物”等新消费模式,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拓展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培育石板街、南大街多元化的夜间经济新业态。

精准帮扶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实施企业“雁阵”培育,做好小升规等工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扶持重点优质企业,提升幸运方便面等特色产业竞争力,绿色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抢抓乡村全面振兴机遇,规划建设乡村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推动豆腐干、葡萄酒、芝麻油、石磨面粉等“小特产”迈向“大产业”。

二、聚焦“徐淮协同发展”机遇,外联内聚扩开放

坚持全方位融入徐淮协同发展经济圈,向开放要空间、向协同要合力,积极融入统一大市场。

加快品质城镇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城镇行动,加快推进小溪河景观带、城际高铁等优质项目。扎实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实施城乡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特色巷道、街区,提升城市品味。老城区把乾隆湖、南大街、水街、石板街融为一体,以功能疏解、业态优化、风貌提升为重点,争创4A级景区。新城区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展壮大现代商贸服务业。政务新区提升城市品质,完善配套服务,全面融入城市核心区。高铁新区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区域发展新中心、新的经济增长极。

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建设活力城镇,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在区域竞争中再塑新优势。按照“蓄得住、排得快、挡得牢”的要求,着力构建城乡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网。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原则,加快县城老旧小区、家属院的改造进度。加快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繁荣发展多元业态,打造交通、生活、商业“多圈合一”功能区。精细管理运营城镇,开展创建工作专项整治,推进15分钟生活圈、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

奋力招大引强。健全“链长+链主+专班”机制,一体推进信息筛选、准入评估、统筹洽谈。开展以商招商,推广产业招商,探索资本招商,聘请招商顾问,主要负责人轮流外出,拓展招商“朋友圈”。完善“两图”“四库”以及重点项目跟踪台账,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提能,确保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聚焦根本动力,创新引领促改革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改革突破作用,更富成效激发动能、破除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

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着眼“办事更便捷”,实施权责“清单化”。着眼“办事更高效”,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着眼“办事更暖心”,推行“企业家早餐会”、项目秘书等服务新机制。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掌上办”“移动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狠抓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及低效闲置土地。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商贸企业集聚,促进土地资源和优质项目精准对接、高效配置。狠抓创新平台建设,让鼓励创新、礼敬人才蔚然成风。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实施“共享村居”行动,开展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发展壮大产业型农合联,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农业村与社区资源有效整合。

四、聚焦“三农”工作,固基提质强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建美,把农业做强,让农民更富。

振兴乡村产业。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高水平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化农业“一镇一体”建设,重点推进土地流转,扩大黄桃、苗圃、葡萄等农业主导产业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全力争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美丽家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开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田园“四大行动”,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深化人居环境“整管护”长效机制,加强“美丽庭院”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持续发挥“三团”便民作用,树立文明乡风,拓展乡村治理成效。

拓宽富民渠道。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三类”监测对象,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健全土地流转、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构建凸显精致特色、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与电商、文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五、聚焦绿水青山,协同增效优生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攻坚污染防治。狠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从严查处偷排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污染防治攻坚,协同控制PM2.5。开展小散乱污整治专项行动,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水平。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落实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编制工作。

推动低碳发展。优先保障优质项目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化传统行业节能改造,分类推进低效产能腾退压减,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园区、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

持续涵养生态。实施河湖岸线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废弃地还林还绿行动,提升生态涵养能力。落实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争创国家森林城镇。深化河湖共治机制,统筹推进辖区水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六、聚焦共同富裕,优质均衡惠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稳定群众就业。落实保障企业用工“十条”、“三公里”充分就业,援企稳岗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及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加强初创企业扶持培育,让更多劳动者在创业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纠纷调解,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

夯实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保障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

繁荣教体文化。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文化站公共文化能级提升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增进健康福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推进镇卫生院新大楼搬迁及功能整合,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升级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呵护“一老一小”。开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适小化改造。构建城市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

七、聚焦风险防范,居安思危守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

严防新冠疫情风险。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建强平战结合、高效运转指挥体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人群、重要场所管理,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服务保障等能力,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严防财政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控,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持续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协助县职能部门解决“烂尾楼盘”等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严防安全稳定风险。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织密乡村、社区治理网络。全面贯彻安全生产各项硬措施,做好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等工作,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抓好二十大的安保维稳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