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如何预防高温中暑?谨记这三条!
高温、热浪,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
别不把中暑当回事!
今年7月2日到7月14日,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
已联合发布7期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公众要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
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
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需
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不适及时就医,
户外作业者注意防暑降温。
一、什么是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是一种危及各年龄段的病种。高温天气最为闷热,经常出现“桑拿天”,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温中暑。
二、高温中暑有哪些危害?
高温天气可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造成中暑。
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
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
尤其当人们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体无法适应,身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
三、哪些人群最容易中暑?
1.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退化,对环境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2.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往往依赖看护人安排行程、调节环境、补充水分,应给予额外的关注。
3.慢性病患者,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对高温的影响更敏感。
4.近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中暑。
5.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或者高温环境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员,极易中暑,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外卖员、快递员、运动员、户外体育锻炼人员等。
四、在高温天气户外活动时,如何预防中暑?
一是要学会避高温。高温是高温中暑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12点到14点进行户外活动。
二是要学会强自身。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尽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三是要学会自我防护。户外活动前,采取防晒、降温措施,比如撑伞戴帽,不打赤膊,不穿不利于散热的衣物。户外活动时,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是剧烈运动,每小时建议喝500毫升~1000毫升温水,按每杯水250毫升计算的话,一般来说就是喝2~4杯。不要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也不要喝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消化道不适。
五、万一高温中暑了怎么办?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
①可以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冰袋、湿毛巾重点敷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降温,
②同时小口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比如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③如果体温飙升超过40摄氏度,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者嗜睡、昏迷等症状,就可能是致命的热射病,身边陪同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