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韩村镇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营业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
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竭尽全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更大进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准确把握全面执行疫情防控各项优化措施,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乡村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加强防疫宣传,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持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依托煤化工基地产业优势招引相关延链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创优营商环境,精准发力,落细落实走访工作,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提升诉求办理质效,跟踪问题办理评价,强化纾困政策宣传,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全面压实“双招双引”责任,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沱浍河航道临涣船闸工程、大唐韩村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临涣煤矿中央风井安全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推进总投资24.99亿元的沱浍河航道(李口至临涣段)整治工程、总投资10亿元的濉溪韩村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9.76亿元的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总投资3.02亿元的淮北港浍河港区韩村综合码头工程等项目实施进展,继续推动圣焰电力有限公司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殷村包装项目、韩村镇农民创业园防水材料等在谈项目落地实施。
(二)凝心聚力,在乡村振兴上开创更新局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举措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种养业提质增效,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广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一户一块田”改革工作,加快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力争2023年底大托管覆盖率达30%,“一户一块田”推广7000亩。全面推行“田长制”,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2.6万亩。投资1500万元对韩村村、光明村共7000亩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持续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制度落实,全力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认真抓好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创建申报、农产品商标注册及绿色认证工作,切实提高农业效益及竞争力。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活动,扎实推进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工程,推动连片跨村项目建设。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三)群策群力,在镇村建设上谋求更多突破。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工作,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深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做好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预计投资80万元对胜利村、小湖村等5个村庄进行村庄规划。推进大庄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工作,积极做好2023年美丽乡村中心村申报工作。严格开展农民自建房审批管理工作,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全力推进镇区雨污分流二期工程建设,改善镇区生活环境。切实做好“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发证工作,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持续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施2023年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工程6.44公里。积极配合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做好大殷村八里庄、大李村大李庄、小高庄、小魏庄等村庄征地搬迁及3600亩土地征收工作。持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质量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大力推进小李家景区建设发展,完成EPC项目中小推车主题公园建设,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加大建设力度,让“小李家红色旅游”成为全市一张闪亮名片。
(四)不遗余力,在生态宜居上实现更大作为。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工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五控”措施。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完成成片造林150亩,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修复退化林184亩。加强危险固废、医疗及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强化降碳举措,提高资源利用率,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秸秆禁烧举措。突出抓好环保督察案件整改及历年中央、省环保督察案件“回头看”工作,高标准完成整改任务,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五)同心协力,在社会治理上获得更多成效。扎实开展平安韩村建设,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各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乡自建房、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依规、将心比心做好信访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访,切实维护信访秩序。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积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积极推进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反邪教等工作开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
(六)全心全力,在民生福祉上拿出更实举措。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深入开展暖民心行动,预计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2个,让老年人就餐更加便利。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完善就业保障,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小老板”培育工程,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小额贴息贷款、就业援助等措施,支持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双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做好卫生健康服务工作,大力推进镇卫生院新址建设。
(七)持续发力,在自身建设上做到再提效能。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敢抓敢干的魄力、会抓会管的本事、立抓立管的效率,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切实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诚信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政府履约践诺行动,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健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度,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实施细则,时刻防范、及时纠正“四风”,坚决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推动政府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