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疃镇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文本
2024年我镇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一港三区” 建设(一港:孙疃港,三区:临港产业集聚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孙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坚持大局稳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狠抓“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努力在全市找位置,全县争先进,敢争一流,唯旗是夺,奋力开创孙疃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企业培育、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等完成市县下达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企业培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明确把招商引资列为全年经济工作重点,加大惠企政策宣讲力度,积极推介孙疃优势,锚定招商方向,围绕港口物流、农产品加工、人力资源等特色优势,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做好企业落地服务。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拓宽招商渠道,发挥商会纽带作用,积极摸排招商信息,及时跟踪跟进,争取企业尽早落地。
加快企业培育进程。全面摸排镇域企业,开展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积极宣讲企业培育相关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落实镇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包保重点企业,协调市县及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指导企业尽早入规入统。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因村施策,因地制宜,鼓励各村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代庙、耿圩、楼坊、王圩等村发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作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沃土五号”马铃薯种植面积,力争突破万亩并配套仓储加工;陈楼村积极流转土地,扩大黑糯玉米种植规模,帮助“金之田”公司做大做强;陈楼、代庙利用采煤沉陷区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争创水产养殖示范区;刘圩、秦口依托赵汇川将军事迹陈列馆,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杨柳、沟西、炮楼依托杨柳实验站,大力发展良种繁育、蜜薯种植加工;燕头、刘寨、尤沟发展畜禽养殖和有机肥加工;郭集,任李发展村办企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尤沟、王楼、徐圩发展特色种植和冷链物流;楼坊村积极建设有机农业产业园;孙疃、郜桥、六八里建设水面光伏,发展“渔光互补”光伏产业;四李、沟西、大田等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争创“肉牛强村”。
(二)聚焦项目服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领导帮联、部门包保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掌握企业诉求,分析企业反映的问题,高效率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与政策宣讲会,收集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建议,做到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全力保障项目服务。全力做好淮矿水面光伏、弘赢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杨柳-南坪220V变电站、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包浍河治理、引调水、S235、S305道路建设等项目服务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加大征迁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杨柳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协调推进孙疃二小建设项目,争取尽早开工。继续做好引调水工程管网铺设工程,提高居民饮水质量。做好闵家沟、任庄沟黑臭水体治理,积极推进电网改造,完善镇区道路管网,提升镇容镇貌。
(三)聚焦乡村振兴,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增强乡村振兴活力。继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及各村实际摸排需求,确保帮扶到位。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及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农产品冷链仓储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色种养业帮扶,强化技术指导。全面保障就业帮扶,鼓励更多监测户劳动力本地就业。利用电商等平台推介农产品,助力群众增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依托各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等举措,重点推广“产业发展型”“资金入股型”“土地流转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激活发展动能,力争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800万,村均达到81万。
加快和美乡村步伐。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城镇面貌。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多形式开展“积分制”、“乡村振兴超市”、示范户评选等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支持燕头、楼坊申报2024年省级和美乡村、徐圩申报2024年市级美丽乡村,鼓励六八里、郜桥结合压煤村庄搬迁,建设和美乡村。刘圩、陈楼、秦口、代庙、孙疃等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积极申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区。
(四)聚焦“一港三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依托孙疃港口优势,成立相关组织,重点谋划发展“一港三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发挥孙疃港虹吸效应。加大港口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提升港口服务效率。谋划孙疃港二期项目,预留5个泊位,占地200亩左右,全力做好孙疃港服务保障,推动一体化发展,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临港产业体系,发挥港口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加速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孙疃港,结合我镇实际,重点围绕建材、钢材、物流等大宗商品进行园区建设,规划1000亩,一期600亩。高标准制定集聚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道路、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谋划。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镇区北部搬迁村庄人员集聚,结合乡村振兴项目等,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示范区内黑糯玉米、马铃薯、旱稻等特色种植,鲈鱼、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推进示范区各村实现集体经济强村目标,将示范区作为全镇乃至市县典范进行打造。
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利用镇区东部经济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种养殖产业,紧紧围绕“构建产业融合模式、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完善生产加工链条、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中心任务,始终突出以畜禽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牛、羊、猪、鸡等畜禽养殖为一产,以畜禽肉制品、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为二产,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社会实践、培训教育、文化创作为三产,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五)聚焦生态环保,助力绿色经济转型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见底清零。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总量减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推进村庄环境提升。进一步强化河道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河面水质监测,整治水体污染、河道淤塞、黑臭水体等问题,推进“清河行动”“清四乱”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加强饮用水源安全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定期开展饮用水周边污染源排查工作。加强空气质量微观站点运维工作,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总量减排。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林长制,强化退化林修复,2024年计划完成造林60亩,新建农田林网8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继续推进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活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严防农业面源污染,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树牢耕地红线意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制定《孙疃镇耕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新增耕地建设任务,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六)聚焦安全稳定,保障平安孙疃建设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规范化开展安全生产、防汛抗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坚持安全至上,人民至上,建立问题隐患和措施“清单制+责任制”,对隐患整改开展经常性“回头看”,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得到保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注重加强普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法治水平。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纵深推进“平安”建设,开展国家安全、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质量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坚决完成2024年征兵任务。
全力提升应急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常态化配备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建立风险评估及监测预警,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聚焦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打好民生服务基础。全力践行为民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大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发挥“救急难”互助社作用,积极帮扶救助困难群体。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各项保障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就业、创业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工作,提升我镇医保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
优化社会事业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开展健康单元建设,推进村健康委员会建设,完善健康单元职能,增加医疗服务项目,保障辖区居民健康。大力推进孙疃殡仪馆升级改造,完善公益性公墓布局。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准确反映镇域经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