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铺镇2024年年度计划
一、坚持兴产业、促提升,在推进经济发展上谋方向。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紧抓乡村产业关键点,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的原则,聚焦更高层次的上下游企业,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蔬菜、草莓产业基地。加快五铺草莓园与四铺老粮油站商业综合体建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支持淮北古乐砖雕、濉溪县众农农业发展等现有重点企业扩能增产、提档升级,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优化生产布局,使产业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对现有“点、片、线”生产加工点,促进其转化升级,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完成数量扩张和质量升级。
发挥特色品牌效应。建立“互联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集体创品牌、电商强赋能、群众增收益”的产业发展新路。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建设3个“特色产业基地”,即以新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菊花种植产业,以五铺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草莓种植产业,以湖涯村、梁圩村、颜道口村为轴辐射周边果蔬种植产业,力争产量增加20%,带动农民收入增加30%。坚持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加大“金丝皇菊”、“五铺草莓”、“隋圆蜜西瓜”等品牌营销推广力度,着力提升我镇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坚持聚合力、强谋划,在乡村振兴上出实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防贫监测,加强干部走访,强化大排查结果运用,强化与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做好对脱贫户、监测户和一般农户信息数据全覆盖核查工作,做好防贫监测分析和脱贫成果分析,及时发现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不断强化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有关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和“四个不摘”总要求,不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和整改的快速反应机制,筑牢防止返贫的防护墙,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优化镇区景观风貌规划,加快提升濉漆路景观带建设;改扩建路、桥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水平;清淤治理沱河、戚家沟等沟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标升级。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村庄净化、序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
三、坚持夯基础、惠民生,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上下功夫。
强化民生保障服务。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救助等制度,加强城乡重病重残群体兜底性保障;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完善手续,及时赔付;严格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惠民政策,确保各类社会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和防贫监测大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动态监测数据库,健全防贫监测评估体系,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非法集资、基本医疗服务、应急处置、双拥优抚等工作。
聚焦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统计、科技、档案等各项工作。巩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强化征兵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做好双拥优抚工作;强化社会治安多维管控和信访维稳,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四、坚持守底线、保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作为。
健全机制保障稳定。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攻坚积案化解,抓早抓小,减存量、控增量。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督促各村、镇直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聚焦征收拆迁、邻里纠纷等矛盾热点,协调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有效推进问题解决,确保四铺平安和谐稳定。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人才”为核心,助推乡村振兴,提高民生福祉。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模式,实施“旗牌星联动”,同时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培育更多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继续深化村级规范化建设,搞好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管,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真正实现农民当家做主。
五、坚持强作风、提效能,在建设政府自身上见真招。
坚持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意图和重要安排,结合四铺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推动四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上级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自觉把讲政治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坚决服从党委领导,强化政府担当,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四铺落地生根。
坚决做到实干勤政。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推动下,持续抓好法治教育,提升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和社会治理能力。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规范决策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开展行政执法,有效规范,不断提升行政能力,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认真落实政府集体学法制度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促进政府系统工作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