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城乡建设(2016-2020)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综合提升”方针,大力开展“三城同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和全省卫生县城)活动,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安居、畅通、增绿、惠民、街巷改造、管理提升),加快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生态、文明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跨越发展。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改善城市交通、水系、园林、公共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项目带动,加快项目建设,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到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新建成各类项目200个以上,县城建成区主次干道、街巷路面硬化、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5%,万人拥有公交车6台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成功进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省卫生县城之列。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安居工程。抓住国家扶持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围绕促进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园区发展、小城镇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以优先改造“城中村”、分步改造“城郊村”为指导,加快县城规划区内棚户区改造步伐,同步完善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28个,新建安置房总面积22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彻底改变县城区面貌和居住水平。
(二)实施畅通工程。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明确各级道路功能,打通“断头路”,疏通“滞堵路”,加速推进碱河路、浍河路改造工程,贯通闸河路,畅通合欢路,延伸海棠路、玉兰路和白杨路,着力构建城区“七横六纵”的主干路框架。改造虎山中路,延伸榕树路、龙脊山路与南环路对接,加快推进河西区闸河西路、岱河西路、濉河西路等路网工程建设,重建郭楼桥,拓宽虎山路铁路立交桥,完善县开发区路网,启动濉芜产业园二期“两横四纵”路网工程,形成合理的城市内部路网体系。加快启动公交及长途车站南迁工程,进一步优化客运站场布局,实现城乡交通“零换乘”。
(三)实施增绿工程。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重点,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扩地增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每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提升10万平方米以上。县城重点实施乾隆湖风景区、口子文化公园、王引河绿化、老濉河景观带、五里郢游园等景观绿化工程,完成沱河西路、烈山南路、合欢路等道路绿化建设及改造。充分利用裸露地、空闲地,高标准建设龙兴桥、二关路等10个重要节点景观绿化。结合旧城改造,分步实施城西沟综合改造工程,逐步实现城区内部雨污分流。依托濉河公园、乾隆湖和刘桥凤栖湖等资源禀赋,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地域风貌特色。
(四)实施惠民工程。充分利用主次干道两侧闲置地,建设恒大西门、南环路等7个公共停车场。实施榕树路、龙脊山路南段照明工程,推动公共照明向社区巷道延伸,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出行。加快推进河西区文体中心、科技规划馆、三甲医院等一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引导公共资源向河西集聚。加快石板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传承濉溪历史文脉。
(五)实施街巷改造工程。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对建成区内的背街小巷进行全面调查摸排,细化设计方案和分期建设计划,因地制宜实施巷道路面整修,提升绿化品味,整治强弱电杆线,完善亮化、排水、环卫等配套设施,突出体现文化氛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巷道。力争用三年时间改造完成主城区5米宽以上巷道50条,完成社区内部巷道改造30条,全面提升县城建设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