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濉溪新闻网:聚焦“后端”处置践行“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走进濉溪县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见闻

来源: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5-03 15:40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一吨废纸可制造出850公斤好纸,一吨废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750公斤,1吨废玻璃能造出2万个500克容量的玻璃瓶……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全市上下紧抓生活垃圾“前端”分类的同时,濉溪县将重点聚焦到“后端”垃圾处置上,建立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不断完善设施,提升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推进再生资源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4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分拣中心,一探濉溪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秘诀”。

濉溪县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位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60多亩,使用面积2.3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达300吨以上,能满足60万人口生活需求。现有废纸箱分类打包、废旧金属分类打包、废旧塑料分类打包等10条流水线,暂居省内县级规模最大、设施较全、功能较多的“头把交椅”,填补了我市垃圾分拣中心的空白。

走进厂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泡沫打包区,泡沫压缩机正紧张有序地作业,工人驾驶着叉车将压缩过的泡沫板搬运到货车上。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孔明告诉记者,每天从县城各个收购点送到这里的泡沫约有两吨,经过简单压缩后,转运到常州、丹阳等有资质的企业进行重新塑形,成为飞机上的软材料、建筑隔温层、布料纤维等,变废为宝。

在偌大的厂区里转上一圈,记者看到,每一类别的可回收物按照不同操作流程,有序堆放到10个区域。在这里,不仅能见到最寻常的废旧纸箱、塑料瓶,而且还能见到废旧的家具家电、瓶玻璃、损毁的道路护栏、建筑垃圾,以及有害危险废弃物。

孙孔明告诉记者,做好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是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2018年洪水过后,很多居民家中的破旧家具、床垫无法处理,随意扔在路边,影响城市文明形象。为此,县城管局对全县58家废品收购点进行资源整合,统一门头、服装、管理,要求必须每天将收购的物品送到分拣中心,既还城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又让商贩们卖上“好价钱”。

谈及分拣中心建立的初衷,要回溯到2020年5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濉溪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濉溪镇辖区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实施范围。全县上下在做好基础设施配备、宣传引导,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由县城管局招商引进省内垃圾分类龙头企业安徽双赢集团,成立了淮北绿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功能实用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数字化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利用。

“濉溪镇总面积64平方千米,辖2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达20多万。在选址上,一方面要满足城区居民生活需求,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服务园区企业的想法。”孙孔明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铝产业居多,分拣中心从工矿回收的铝,直接供到铝厂,形成内循环,符合铝产业政策,对铝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县城管局经过多方深入走访调研,率先在二里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布设智能垃圾分类设备39处。每一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都与开发区、城管局进行系统连接,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餐厨垃圾、可回收物量一目了然。

孙孔明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涉及生活理念的转变、生活习惯的养成,并不断对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出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自2020年11月底正式运行,到今年3月底,可回收物共创税2300万元,提供130多个就业岗位。接下来,濉溪县将计划开启小区“互联网+”模式,居民通过手机APP下单,专人上门回收废旧物品;规划分拣中心二期工程,引进汽车拆解流水线,解决僵尸车处理难问题,增加就业用工,同时建设教育体验基地,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李俊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