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濉溪县支持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暂行)》《濉溪县支持果蔬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暂行)》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来源: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5-13 10:30文字大小:[    ]背景色:       

说明:特色农业指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我县糯玉米、花卉、黑花生、高油酸花生均可列入特色农业。故一起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5年过渡期的第一年,做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暨产业扶贫成果意义重大。2021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要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落实支持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加强指导服务,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在产业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带动、帮扶机制完善、项目推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产销有效对接、产业风险防范上下功夫,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增收水平、主体带动能力、项目实施效益、产业发展质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最大化、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特色农业既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农业发展与微观农业发展的衔接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战略之举。特色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过程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特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要求。1.发展特色农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3.发展特色农业有助于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4.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5.发展特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6.发展特色农业是巩固脱贫攻坚的保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年元月,在调研十一个镇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各镇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迫切需求,经农业局党委研究确定出台特色种植业发展奖补政策,2021年3月,组织专家组论证奖补政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于月底拿出了初稿。2021年4月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共同讨论了《濉溪县关于支持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暂行)》可行性,严格按照征求意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公正审核、合法性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相关程序,反复修改完善,报请县政府领导审阅并修改,最终形成此送审稿,最后于2021年4月21日,濉溪县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于2021年5月13日正式发文。

四、主要任务 

根据濉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今后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是建设路域经济带即“一路两带”,特色产业发展带提升特色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点状辐射带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全面发展。

(一)建设“一路两带”

一是泗永路西瓜种植带。泗永路粮瓜菜立体多熟制。铁佛镇、百善镇、四铺镇沿泗永路的行政村,发挥隋唐运河两岸土壤质地优势,推广小麦套种西瓜、蔬菜三熟、四熟种植模式,面积10万亩,形成粮瓜菜路域经济带。二是濉漆路黄桥到五铺的蔬菜带。 三是203省道百善到五沟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带,发展优质阳光玫瑰葡萄1万亩,形成林果经济带。

(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

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面积大、生产经营良好的村为核心区域,扩大种植规模,快速形成一村一品,并整村推进,多村联合发展,逐步壮大成为一镇一业。如孙疃镇陈楼村、韩村镇双沟村黑糯玉米,四铺镇新庄村菊花,四铺镇颜道口西瓜,刘桥镇小城村阳光玫瑰等,将建成各具特色的特色种植产业区(带)。 

(三)以点带面,辐射发展 

在现有规模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如濉溪镇蒙村休闲体验农业,韩村镇韩村村设施葡萄栽培,刘桥镇留古村待建的30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四铺镇新庄村花卉,百善镇张庄村葡萄、莲藕等等,示范推广成功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并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实行企业建基地,订单式产销,形成一户带多户,一家庭农场带全村,一村带一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五、工作目标

到2021年发展设施栽培西瓜1.2万亩、露地西瓜5万亩,蔬菜1.9万亩、阳光玫瑰葡萄0.3万亩,黑糯玉米0.4万亩,中药材0.4万亩,黑花生、高油酸花生0.6万亩,花卉0.2万亩。

到2023年发展设施栽培西瓜1.5万亩、露地西瓜6万亩、蔬菜2.2万亩、阳光玫瑰葡萄0.5万亩,黑糯玉米0.5万亩、中药材0.4万亩,黑花生、高油酸花生0.8万亩,花卉0.3万亩。

到2025年底,设施栽培西瓜2万亩、露地西瓜7万亩、蔬菜2.8万亩、阳光玫瑰葡萄0.6万亩,黑糯玉米0.6万亩。中药材0.5万亩,黑花生、高油酸花生1万亩,花卉0.5万亩。

六、创新举措

(一)挖掘濉溪优势特色资源。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热、水、气等气候资源和土壤等自然资源及种植模式等人工栽培技术,通过调研分析,我县独特资源丰富,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潜力和能力。只有独特的,才能占住市场,产生经济效益。

(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管理奖补资金。1、申报。申报对象提供《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及相关证明材料,向县农业农村局提出申请。

2、论证初审。县农业农村局对申报对象的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验收。由经营主体提出验收申请,于每年6月及10月分两次验收。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组织专家组或聘请第三方进行验收。

4、公示。对验收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奖补。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财政对申报对象进行奖补。

(三)明细奖补的具体标准,对各奖补对象及奖补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要把加快集聚提升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大事要事来抓,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规划,科学确定本镇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要按照相关产业区域布局,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区域协调,实现整体推进。县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做好引导、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积极筛选、论证、批批准一批投资的项目,特别要抢抓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果树、苗木花卉、瓜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专项扶持的政策机遇,加大争取力度。要用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且确保逐年增加。要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投资机制。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的原则,把财政支农等项目资金,向特色农业产业聚集。 

(三)提升产业化水平 

立足产业整体开发,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确定发展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支持力度,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家庭农场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围绕产业链延伸开展多元化、多形式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强化科技支撑 

要高度重视对各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我县传经送宝,进行技术指导,破解发展难题,开展人员培训,研发特色产品,借助外力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农政策

要全面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发展的用水、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认真落实良种、种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六)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建立镇土地经营权流转调控中心,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使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严格遵守“耕地非粮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及时有效地解决用地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行政管理、农业执法、技术支撑,健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理顺关系,强化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七)优化发展环境

各镇、各部门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削减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搞好服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大造舆论,积极推介我县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形成全社会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聚集区水、电、路、通讯和土地整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保险普及及保险费用的补贴,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抓好蔬菜生产保供应。一是稳定蔬菜产能。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摞荒田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确保蔬菜面积只增不减,实现蔬菜产量稳中有升、蔬菜总体自给自足、外调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化生产调度。强化蔬菜周报、月报工作,定期不定期分析、研判、通报蔬菜生产形势。三是提升供给水平。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调整生产结构,丰富品种类型,提升蔬菜质量,强化应季、应急和速生蔬菜生产管理,落实蔬菜生产、供应的结构性平衡、季节性均衡和应急性保障。

(二)强化田间管理促增收。一是强化备种备收。积极引导和帮助生产主体做好农田整治、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等耕种收准备工作,确保种子等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确保耕种、采收及时、高效。二是强化生产监测。切实开展墒情、苗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特色农业技术体系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强化对特色农业育苗、种植、日常维护、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旱、涝等自然灾害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强化防灾减灾。大力发展适应性特色农业,推进主动避灾。积极对接气象、应急保障等部门,及时发布天气、灾情等有关监测信息,及早制定各种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灾害影响与损失。

(三)推动产销衔接助销售。一是拓展销售渠道。推动生产主体与农批市场、电商平台、生活商超等经销商和农村经纪人的对接与协作,积极拓展直供直销、同城配送等销售渠道,构建产销稳定精准对接模式。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电商平台、企业作用,打通采收、加工、物流和销售的农产品数字供应链,促进线上销售。二是畅通流通渠道。主动协调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畅通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应享尽享。

(四)突出质量监管保安。一是推进绿色生产。继续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指导和帮助生产主体采取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大“双减”力度,推广“双减”模式,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面源污染。二是开展监督检查。按照国家部署与要求,做好特色农产品部级例行质量监测和其他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特色农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本地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三是创新监管机制。积极试行特色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实现特色农产品质量可控可追溯,确保质量安全。

(五)强化工作考核出成绩。严格“菜蓝子”市长负责制和稳定发展蔬菜生产绩效管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不断压实蔬菜稳产保供责任。

九、咨询部门和咨询电话

咨询部门:濉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心

咨询电话:0561—60822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