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濉溪县副县长于晓冬解读《濉溪县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濉溪县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4-12-11 08:58文字大小:[    ]背景色:       

于晓冬:

一、濉溪县实施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的启动背景。

濉溪县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这一“国字号”荣誉,是国家层面对濉溪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为我县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底气、增强了信心。随着我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农村道路已实现“村村通”、“庄庄通”,但未能“户户通”。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基础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交办规划函〔2021〕222号),省交通运输厅下达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涉及三项任务:一是乡镇通三级及以上道路;二是建制村通双车道;三是自然村20户以上的通硬化路。目前,我县三项任务均已提前完成,全县11个镇全部通三级及以上道路,213个建制村已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的165个,比例达到77.46%(省厅要求到2027年比例达70%以上),在全省59县(含县级市)中排名靠前;截至2023年末,我县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间各镇20户以上自然村至少通1条硬化路和联网路”的建设目标。

今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满足农村居民对出行体验的更高期待,彻底打通和改善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确立了“坚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分步分批实施”的原则,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着手探索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新模式,结合县情实际,多次组织召开农村道路“户户通”项目筹备研讨会、谋划推进会,对全县11个镇、213个行政村分门别类进行统计摸底,研究论证具体实施举措,通过现场踏勘、走访询问、座谈调研等方式,把握群众真实愿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经调查了解,大多数农村居民积极拥护实施“进村入户”工程,部分镇村群众意愿较为强烈。

2024年8月,经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印发《濉溪县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及《濉溪县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乡镇提供原材料模式)实施细则》。该项目建设总里程约2680公里,概算总投资10亿元,计划用10年时间,按四个阶段分步实施。项目共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摸排阶段,由各镇全面摸排农村道路进村到户建设需求;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2024年8月至2025年11月,先行在临涣、百善、四铺镇各选取一个村进行试点,本着自愿原则,量力而行,成熟一条,修建一条;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25年11月至2025年12月,全面总结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建设程序、资金筹集,项目申报,工程建设、后期管理养护等存在的问题,为后期全面实施提供经验。第四阶段为实施阶段。2026年1月至2035年12月,全面实施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目前,县交通运输局已组织召开先行试点建设工程推进会,正式吹响了“户户通”道路建设的集结号。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实实在在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濉溪县实施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问题。

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时间跨度久,单一工程规模小且分散。2024年先行试点,估算总投资约770万元,修建“进村入户”工程28公里。因单纯依靠县级财政投入难度较大,通过借鉴相邻县区的实施模式,采取工程量支付方式,根据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批支付,既可缓解财政压力,也可促进项目质量和资金效益“双提升”。整合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的“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治理,财政部门“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筹资机制,采取“财政补、村居筹、群众出、社会捐”等多渠道筹资方式,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采取自愿筹工筹劳、“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户户通”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包村工作单位给予财力物力支持。同时,强化资金监管,资金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序时推进、稳步实施。

三、《方案》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推动作用。

一是试点带动擦亮“濉溪名片”。濉溪县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统筹城镇交通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推进建设,濉溪县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推进“村连村”道路及村内主要道路、村内小巷建设,并结合“畅、安、舒、美”品质示范路创建工作,精心编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掀起省级“品质示范路”创建高潮,现已成为濉溪县的亮丽“名片”。

二是精养强管提升路域“颜值”。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坚持精养强管,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和管养水平,建立工程联合验收制度,全面加强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管,全县农村公路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交工验收率均达100%。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避免高填深挖,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防涝排水等附属设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养”要求,全面推行“路长制”,明确管养机构设置、路管员名单,细化职责分工,完善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优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压实管养责任。以建设“精品路”、争创“示范路”、确保“安全路”为目标,积极实施养护提升工程,稳步提高养护标准。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清除公路沿线垃圾杂物、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和各种路障,确保路域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三是串路成链赋能产业发展。坚持“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将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历史人文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全过程。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这一核心,把农业产业链、居民生活点、自然风景线及红色旅游资源等重要节点有效串联起来,倾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路线。依托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铁佛镇、临涣镇将千年银杏古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临涣老街等沿路经济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有效带动沿途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充分发挥“致富路”作用,助力濉溪镇省级“电商强镇”、四铺菊花小镇、西瓜小镇和红色文旅等项目出圈出彩。随着一批批脱贫致富路、文化旅游路、产业助力路的修建延伸,让更多镇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