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濉溪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新闻发布会
一、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6日
二、发布地点
濉溪县农业农村局三楼会议室
三、发布单位
濉溪县农业农村局
四、发布主题
濉溪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新闻发布会
五、参加人员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启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刘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朝利。
六、主持人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启明
七、新闻媒体
市传媒中心、濉溪县融媒体中心、濉溪新闻网
八、发布内容
1.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启明介绍濉溪县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2.新闻媒体就濉溪县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提问。
刘启明:尊敬的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濉溪县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天出席发布会的同志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刘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朝利。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市传媒中心、濉溪县融媒体中心、濉溪新闻网。
首先,我谨代表县农业农村局向与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县“三农”工作、特别是对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接下来,我来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粪污的有效管理与利用问题愈发凸显。我县深入探索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和污染防治的新路径,畜牧工作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升级改造,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将主要工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畜牧业生产情况
截至11月底,我县生猪存栏81.07万头,出栏116.55万头;牛存栏4.3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52万头,肉牛存栏2.85万头,出栏3.30万头;羊存栏21.12万只,出栏28.28万只;家禽存栏501.07万只,出栏1263.09万只。
直联直报平台备案养殖场334家,其中规模养殖场29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场户全年粪污产生量约为254万吨,利用量为231万吨,全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二、重点工作实施情况
(一)开展分类指导,促进养殖规范
一方面加强对养殖业环境污染监管工作。联合环保局定期对全县规模养殖企业配套建设的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进行督查,杜绝污染隐患。
另一方面按照养殖规模大小针对性开展技术指导。针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完善配套设施,推广雨污分离、暗沟排污的源头减量及使用节水型饮水器、禁止水冲粪的过程控制技术,减少粪污产生量。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填写本年度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报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督促养殖场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及时准确记录有关信息,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针对散养户,指导采用笼养或圈养,及时清理、收集圈舍粪污。建设简易、成本低廉、符合“三防”(防雨、防渗、防溢流)要求的畜禽粪污暂存设施,产生的粪污通过堆肥发酵生产农家肥的方式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升级配套设施
为整县推进粪污全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金项目,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扶持力度。
1.健康养殖项目
2018年依托中央财政健康养殖项目,对全县168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进行验收奖补,项目补贴资金797万元。全县168家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堆粪场33901.94立方米、集污池318288立方米、雨污管网50818米和设施设备476台套。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我县2023年开始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涵盖县域内107家养殖场及3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项目支持养殖场根据原有的基础条件,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的思路,改造提升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设备。
经验收,全县建设和提升双黑池12.2604万立方米、建设单黑膜池7.2511万立方米,建设砖混储粪池1.3473万立方米,建设堆肥棚2.4579万平方米,建设还田管网4.3911万米,购置各类水泵172台,购置各类运(吸)粪车、铲车等车辆155辆,购置干湿分离机12台等设施设备。
根据现场验收情况统计,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根据107养殖场和2家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服务站的现场情况统计,完成了4万亩示范基地耕地面积。
3.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
我县为2024年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县,推广商品有机肥任务1.5万吨,项目资金300万元。围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化肥使用减量化目标,我县平台备案的三家有机肥生产企业(淮北市思美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濉溪县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良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实施,与县域内畜禽养殖场户建立稳定的畜禽粪污收储、转运、转化的合作关系。经核验1-10月完成商品有机肥推广任务4.98万吨。有效推动形成以肥料化利用等为主要渠道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格局,打通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阻点。
(三)强化技术支撑,推动资源化利用
我县围绕经济使用、绿色生态和基层认可,聚焦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根据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及不同畜种畜禽粪污养分含量差距,积极推广多样化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如针对禽粪、猪粪等推广粪污干湿分离技术,对分离的固体粪污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生产农家肥,液体粪污采取厌氧处理,肥水还田利用;针对奶牛粪便推广应用发酵卧床技术,固体粪污通过堆积发酵后做为奶牛卧床填料再利用;针对肉牛粪便推广场床一体化养殖技术,将牛床和运动场合二为一,牛粪污排泄在铺设垫料上,定期添加垫料或翻耙,牛粪在垫料中发酵,在牛出栏后集中清理再还田利用。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记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对推进我县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实现濉溪县畜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请问该项目实施后对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什么样的成效?
答:为进一步推进濉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深化区域种养结合发展,推动畜禽粪肥特别是液体粪肥规范化、低成本还田利用,完善区域粪肥还田利用技术模式和运行模式。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展,我县申报实施2023年濉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主体的确定是由县域内养殖主体自主申报,通过专家组现场查验实施条件,按照“填平补齐与升级改造”的原则,与养殖主体商榷“一场一策”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内容。项目自2023年1月以来,共有107家畜禽养殖场及2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通过验收。
项目完成后,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雨污分流、饮污分流,安装节水装置等措施做到源头减量,具备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清粪设施升级;通过新建、改扩建堆粪场、贮存池、沉淀池等设施,实现过程控制,做到粪不露天、尿不外流;通过购置粪肥运输车、污水泵等装备,解决畜禽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粪尿流失等问题。
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基本实现区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域施肥机械化水平稳定提高,示范基地耕地面积达到4万亩。
记者:养殖场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就是畜禽粪污的处理利用,目前我县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方面有哪些典型的经验模式?
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模式有很多,下面我重点介绍下三种“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
1.种养结合模式
该畜禽粪污处理模式是将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于农田,生长的农作物产品及副产品作为畜禽饲料,这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有利于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是实行畜禽粪便“资源化、生态化”利用的最佳模式。该模式通过养殖场配套种植业,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实现种养结合,农牧、渔牧、果牧结合。该畜禽粪污处理类型主要包含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干清粪+堆肥发酵+沼气处理+农田利用等模式。典型企业有安徽天安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淮北市曦强生态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牧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2.肥水一体化利用模式
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畜禽粪便和废水一起经过格栅、沉砂池、集水池等预处理后进入厌氧反应器,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净化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或发电;沼渣还田或进行有机肥生产;沼液直接还田或经过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在周边铺设支农管网,肥水通过管网灌溉到田地。典型企业有安徽濉溪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安徽大自然种猪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淮北千禽居养殖有限公司等。
3.生产有机肥模式
好氧堆肥发酵是目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主要模式。畜禽粪便进入加工车间后,根据其含水率适当加入谷糠、碎农作物秸秆、干粪等有机物调节水分和碳氮比,增加通气性,接入专用微生物菌种和酶制剂,以促进发酵过程正常进行。配备专用设备,进行匀质、发酵、翻抛、干燥。对大型养殖场可自建有机肥厂,其他养殖场可委托第三方有机肥厂家,将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目前我县平台备案三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分别位于铁佛、临涣及孙疃三镇,年处理畜禽粪污33万吨,涵盖县域内濉溪县慧赢、淮北市宝泽农牧、濉溪运旺等几十家养殖企业。
刘启明: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到此结束,未尽事宜,我们会后再进行沟通,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也请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