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成情况

来源:濉溪县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16-02-12 17:26文字大小:[    ]背景色:       

“十二五”期间,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建设幸福濉溪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四个濉溪”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亿元(2015年为预测值,以下同),五年年均增长14.2%;财政收入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13.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7亿元,是“十一五”的3.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8亿元,年均增长14.6%。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4.1%,增速位居全省二类县前列,形成了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一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达到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达120余家。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1:48.1:27.8调整为18:52:30。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5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5%。“三城同创”深入开展,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各类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24个省级重点示范村。水、电、路、气、通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全县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201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062元和9916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长9.6%和11.8%(2013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高于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1%,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并轨初步实现,大病保险全面启动,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7%。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平安濉溪和法治濉溪建设取得成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统计、人防、地震、供销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地方志等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保持在市控指标以内。秸秆焚烧、非法加工石料厂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初步得到遏制,交通秩序整治、拆违控违等环境整治行动取得成效,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园林绿化提升工程顺利开展,城南广场和新濉河公园延伸段建成开放,濉河公园荣获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持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三线四边”绿化提升行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5.7%。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商事制度和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体制、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建立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政务公开、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精准招商,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467亿元,利用外资8.66亿美元。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年均增长22%。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把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同濉溪县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较快,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整个县域充满生机与活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面向未来,我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专栏1  濉溪县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5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2.8

234

1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亿元

240

947

22.1

其中:工业投资(累计)

亿元

178.5

596

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4.4

77.8

14.6

财政收入

亿元

15

28.5

13.7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6.65

16

19.2

三次产业比

24.1:48.1:27.8

18:52:30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9.4

130

24.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10

——

县城建成区面积

k

28

34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0

47.5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

吨标煤

达市控

目标

达市控   目标

——

主要污染物排放

达市控

目标

达市控  目标

——

林木覆盖率

%

11.94

15.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3062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9916

——

新增就业岗位(累计)

万个

2.1

5.1

20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65

88.68

——

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

%

>95

>99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

>95

>100

——

利用外资资金(累计)

亿美元

2.07

8.66

——

说明:以上增速均为年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增速为可比价。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2010年,农民收入为人均纯收入,2015年为可支配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