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濉溪县委办公室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濉溪县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组(党委),各部、委、办、局:
《濉溪县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濉溪县委办公室
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4日
濉溪县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防救结合,防在救前”的应消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推进应消一体化建设和村级应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深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治理能力,努力实现“重大风险可控,安全事故趋零”的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原则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把风险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挺在事故前面”,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风险隐患,制定差异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部门协同、城乡统筹、上下联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应消一体化建设与村级应急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濉溪县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系统,提升应急管理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推动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建机制、强队伍,推进“应消一体化”
1.整合机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1+11+N”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镇级层面以安监办为基础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消防救援站牌子,实行“应消一体、办站一体”,镇应急办与镇消防救援站合署办公。村级层面依托现有网格治理体系,建成“村(社区)—网格员”应急网络,实现多网合一、综合治理。
2.整合人员。调整具有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应急办,统筹全镇应急消防工作,同时整合镇综合执法队、应急救援队、退役军人专岗、村民兵等充实镇、村(社区)应急消防救援力量,加强演练拉动,规范值班备勤,健全救援联动机制,构建“专兼结合、防消联勤”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3.整合职能。坚持“防救结合,防在救前”的原则,落实镇、村安全防范、消防救援、应急处置等工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培训,规范日常运转,着力提升“一专多职、一队多用”应急救援能力,实现基层应急力量统筹联动、协同高效。
(二)底数清、台账明,落实“风险全排查”
4.明确排查范围。突出风险排查作为安全防范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镇、村应消力量参与的动态排查机制,围绕县域内工商贸企业、九小场所等生产经营主体,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建设项目、危旧房屋等风险部位和场所,动态开展风险排查,掌握风险底数,完善风险台账,夯实安全防范工作基础。
5.强化风险辨识。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加强对排查的风险进行辨识,围绕行业分类、经营规模、事故类型、影响人数等因素,科学评估,合理划分重点风险和一般风险,并结合行业规范和工作实际,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三)分等级、划网格,实行“管控全覆盖”
6.落实分级管控。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属于重点风险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靠前,直接监管,一般风险的要抽查指导,督促推动。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风险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集中执法检查,降低检查频次,提升检查效能。
7.细化网格管控。充分发挥镇级应消一体化和村级网格化建设成果,坚持一个风险对应一个管控主体的原则,将排查出的风险进行分解细化,划分网格单元,明确责任单位,落实管控人员,明确走访巡查、劝导提醒、发现上报等管控职责,确保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位。
8.强化制度管控。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安全服务日”制度,推动安全监管、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原则上做到一个季度完成一次全覆盖检查、巡查工作。推行“镇级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明白纸、指导手册及教育培训等方式,强化对镇、村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对于镇、村管控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主管部门要及时介入,联合处置。
(四)强监管、严执法,推动“隐患闭环改”
9.生产经营主体自查自改。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自查发现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10.网格人员巡查整改。网格员加强对责任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和风险部位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能当场整改的立即督促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及时向属地政府报告。
11.镇级统筹推进整改。各镇(园区)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针对自身排查及网格员报告的隐患,属于镇职责和权限范围内的,要立即分派给镇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对超出镇职责和权限范围的事项,属于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问题,及时提交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12.行业部门落实整改。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加强对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和镇上报的违法违规行为,执法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对重大隐患,要积极协调,牵头处置,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严防隐患导致事故。
(五)广宣教、重演练,实现“服务达末梢”
13.推广案例教育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拍摄安全案例警示教育视频,以镇、村应消一体化体系为依托,动员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警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14.推进应急演练服务。结合风险管控要求和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系统组织居民、企事业单位开展实用性强的应急演练。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以车间(班组)为最小单元,督促开展针对性强、贴近实际的应急演练,切实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稳救援、快处置,打通“最后一公里”
15.防灾减灾救灾。突出村(社区)的“前哨”作用,开展日常巡查,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遇到灾情启动应急响应,确保救援力量能够及时抵达。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6.突发事件处置。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接到突发事件能及时调动救援力量,实现控早救小。对于较大火灾,与专业消防站协同处置。强化信息互通共享,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园区)、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好落实,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
(二)强化协调配合。县安委办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业务指导,强化督促检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职能加强培训教育和分级分类指导,提升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的专业性、有效性。各镇(园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完善机构,健全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双重预防机制落地见效。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镇(园区)要整合各类应急资金,扎实推进应消机构的布点和建设工作,力争用小投入实现大成效。要完善以奖代补工作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正常运行。各镇(园区)要将应急消防救援装备采购、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需求予以保障。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此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讲评和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调度推进。县应急局、消防救援局、督查考核中心要按照方案要求,联合督查各镇(园区)应急消防建设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在会议上进行通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给予通报批评;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