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意见

来源:濉溪县投资促进中心发布时间:2024-03-01 08:41文字大小:[    ]背景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双招双引”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好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战略部署,紧扣濉溪县“保十争百”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强化“招商为发展”意识,靶向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奋力实现招商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1.全年新签约亿元(含)以上项目8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个,服务业项目1个。

2.全年新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6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个。

3.全年完成利用省外资金根据市下达任务确定。

4.省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依据《安徽省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暂行办法(修订版)》考核指标确定。

三、重点工作

(一)突出鲜明导向

坚持招大引强。逐年提高投资3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占比,2024年达到30%以上,经过3年努力,每年均在5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世界500强企业、优质央企国企、头部民企、知名外企等,强化洽谈对接,集中力量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项目。开发区发挥招商引资“主战场”“主引擎”“主阵地”作用,全力在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承接产业转移。各镇、园区结合产业特色,加密在长三角区域布点,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瞄准苏州、无锡、常州、玉环、瑞安、兰溪等地,深入招引阀门、轴承、汽摩配、纺织等制造业企业,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

突出质效为先。科学设置目标任务,坚持求真务实,强化源头把控,避免包装项目、以次充好,集中精力和要素资源推进高质量项目。优化招商考核办法,突出“质”的考评,园区签约、开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75%,全县签约、开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70%。加大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纳统率考核权重,力争分别达到70%和75%以上。建立招商项目履约约束机制,招引更多高质量项目。

坚持全员招商。县“四大家”领导带头挑担子,坚持“一把手”推动,“一盘棋”运作,“一条龙”服务,顶格推进,带动全县上下全员参与招商。树牢“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理念,发挥部门优势、对接行业资源。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全年谋划召开不少于5次的招商推介会,掀起濉溪招商热潮。

(二)“链”定产业方向

聚焦新能源产业。抢抓全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重要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力度招引先进光伏、锂电池、新型储能等项目,推动以先进光储和锂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加快起势成势。

聚焦新材料产业。依托濉溪经济开发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紧扣高精铝板带箔、再生铝闭环回收和保级利用、高端型材及再生铜下游产业链等细分领域招大引强,推动铝基金属产业链迈向高端。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汽车零部件、矿冶专用设备、环保设备、家用电器等行业领域分类引进,重点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做大做强汽车配套产业,加快贯通车用轻量化配件、汽车后市场一体化发展链条,推动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尽快上水平、上台阶。

聚焦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布局新材料优势产业,依托濉溪经济开发区化工园,优先招引关键化工基础原料、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产业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壮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聚焦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紧扣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积极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依托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力度招引粮食、肉制品、饲料深加工、预制菜等项目,引进烘焙类、休闲食品类知名品牌,提升绿色食品产业能级。

聚焦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圈。立足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货运物流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服务综合体;利用全县特色文旅资源,引进文旅项目,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三)提升专业水平

强化信息研判推进。成立县级研判专班,建立会商机制,及时分析研判产业招商团、驻外招商组和各镇、园区重大信息。项目信息由县投资促进中心“一口径”收集,县级专班“一条龙”研判,相关部门和承载单位“一体化”推动。产业招商团及产业招商组要及时填报信息,经专班研判后推送至载体单位。各载体单位要及时考察互动,确定有效线索并推动签约落地。

锻造专业招商队伍。每年从全县年轻干部中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县投资促进中心挂职锻炼,选派经验丰富的干部在县驻外招商组开展驻点招商,选派优秀干部赴沪苏浙等地区学习锻炼,不断壮大招商一线队伍。加强学习交流,提升专业能力,提高项目研判、谈判和落地服务能力。通过3-5年,在全县培育一批懂招商、会招商的精干队伍。

加强重点产业研究。充分发挥11个产业招商团作用,分别牵头围绕对应产业,全面摸底发展现状、摸排短板不足、摸准趋势走向,梳理筛选上下游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关键环节企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构建目标企业库,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

强化招商引资保障。统一招商引资政策标准,制定全县招商引资政策规范,统筹招商引资标准,促进有序招商。对重大招商项目,可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平衡依法依规给予“一事一议”支持。加强招商项目管理,建立县级重大招商项目库,统筹管理推进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招商项目。完善招商项目“首报首谈”机制、可行性研判机制。

(四)拓宽招引路径

强化以商招商。推行“链主”招商,推动中基、理士、英科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探索建立招商顾问定期对接联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交际广、联系强、朋友多、信息灵的优势,提升“以链招商”成效。

深化商协会招商。注重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铝业协会、上海市安徽濉溪商会等知名商协会的纽带作用,高质量开展招商活动,邀请更多优质企业来濉考察。加强与在濉和异地濉溪商会对接,谋划开展“徽商回归”活动,充分激发外地“老乡”投资濉溪的热情,促进优质项目落地濉溪。

加强基金招商。会同县产业发展基金等平台,持续推进“以投促引”的基金招商模式,加强与上海善达、宁波金浦等基金公司合作,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形成县域基金丛林。

探索飞地招商。充分利用飞地招商新招式,探索建立上海、南京飞地招商中心,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建成科技创新资源地,带动更多产业项目、技术创新、专业人才涌入濉溪。

完善驻外招商。在苏州、无锡、常州、兰溪、温州、瑞安、温岭、玉环等地设置招商工作联络点,组建3个驻外招商组,深入研产业政策,瞄准招商重点,主动出击考察,高效捕捉信息,加强信息研判,深耕有效项目,推动项目签约落到。

(五)健全协同机制

优化提级工作机制。实行招商信息提级跟进机制,第一时间把优质信息“提上来”。投资10亿元以上、需县级保障要素的重大项目,由县投资促进中心统筹提请县级领导高位推动,高质量办好专题招商推介会等活动。

完善“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加强投促、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联动,形成投促部门推动“上台”、发改部门及时“亮灯”、统计、经信部门督促“转灯”,载体单位销号“复绿”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亿元以上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开工纳统、达产入规。各镇、园区及时将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录入“红黄绿”闭环管理平台,做到“应录尽录”。

推行专班工作机制。分领域分层级组建“县领导+行业主管部门+招商部门+乡镇园区载体平台”联动的产业招商专班,加快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构建完整产业集群。建立完善重大招商项目专班推进机制,专业高效推进项目落地。

四、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调度力度。实行“月调度、季赛马、年总评”,建立重大招商项目调度机制,分级分层调度亿元以上项目,强化高位推动。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开展实地督察调度,切实把压力传递到位,保持“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

二是优化考核激励。完善招商投资统计体系和考核办法、评价办法,建立完善招商通报机制、督查激励机制,定期发布招商“赛马榜”。按规定对招商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实绩突出的长期驻外招商人员,实行更加灵活的激励措施。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设立招商引资工作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在项目策划、宣传推介、外出招商、重大项目洽谈、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相关奖励等方面保障工作经费,在办公、工作用车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正常开展。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打造“投资濉溪”形象品牌,举办“投资濉溪”招商推介会,创新讲好投资濉溪政策和投资濉溪财富故事。运用主流媒体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创新开展城市和产业推介,常态化展示我县尊商、亲商、护商好形象。加强最佳实践案例推广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鼓励“比学赶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