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1530安全教育提醒制度
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立足实际,结合季节变换和学生年龄特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方面教育,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我校积极抓好“1530”安全教育工作,防止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力求突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全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平安、和谐、文明、稳定。
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预防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触电、溺水和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知识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活中各类安全常识教育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楼道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开设安全教育课,开展学生生存教育、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逃生和报警方法。
1.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学校及班级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办法等,让学生知晓学校、班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从而达到约束的目的。
2.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要坚持对学生安全教育每日一提醒,提醒内容可以写在黑板右上角的固定位置,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性。抓好三个关键节点,即“1530”制度,班主任或者班级学生安全员要做好“1530”安全教育记录。
“1”:每天放学前1分钟,任课教师讲---.分钟安全知识,强调路途的安全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乘车及交通安全等教育;
“5”:每周一学生到校后,班主任教师讲五分钟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校园内相关安全教育;每周周末放学前,班主任用5分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校外相关安全教育;
“30”:每次放假前、开学后,学校、级部主任或者班主任,利用30分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部署。
3.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1分钟起到警示作用。利用5分钟总结本周安全工作,利用30分钟主抓领导给学生讲解安全重要性。
4.切实加强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教育。 课间操(或集会)时,各班由当堂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有序下楼。学生必须按要求,分班解散,分班上楼,不得奔跑、追逐。其它时间,学生上、下楼必须靠右行,禁止学生跨越安全线,且师生共同起好监督作用。禁止学生上下楼时上攀下滑,互相追赶挤搡,绝不能纵跳学飞人。禁止学生在楼道上游戏、追逐或向下张望、向下抛物品、呼人等行为,防止踩踏拥挤事故的发生。
5.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活动场所、线路、交通工具、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尽量以就近、小型、安全为原则。必须经教体办批准,并切实做好组织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周密计划,落实岗位责任。外出活动前,要向学生提出安全保卫要求和注意事项,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组织学生活动的领导、教师应切实负起安全责任,学生应自始至终在领导、教师的带领和保护下开展活动。
6.积极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等系列活动,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情绪。不仅要天天讲,而且要详细记录,更重要的是把各项工作做细、做精、做规范,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皖公网安备 340621020010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