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濉溪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以来,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增长超过6%;剔除退规企业带基数及三大集团在地统计影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完成财政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
(一)坚持质效优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紧抓“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总数达301家,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县域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六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累计实现工业投资增长5%、技改投资增长25%。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口子酒业入选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全年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增长9%。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搬迁。新登记注册电商经营主体157家,累计达到362家。全县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活跃店铺1858个,网络零售1162.1万件。荣获全省电商民生绩效评价第1名,获批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示范县。开通我县首条红色旅游专线,途经“小李家”红色教育基地前往文昌宫景区。农业生产增长平稳。濉溪县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3.2%。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36.9公斤,粮食总产达102万吨。实现肉类总产量达7.88万吨,瓜菜总产量达58万吨,禽奶总产量达3.28万吨。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0家,培育省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0个。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流转土地面积53.4万亩。
(二)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动能进一步多元化。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企业达46家,预计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铝产业基地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基地全年预计完成产值142亿元,增长15%。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同比增幅达80%,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0.6%。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家。加快推进英科医疗年产280亿只高端医用手套项目和松菱电器年产150万台套冰箱、洗衣机项目建设,争取“三重一创”等产业支持资金2130万元。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濉溪县入选首批安徽省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县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中心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富士特铝业、金鸿盛电气入选省企业技术中心。预计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备案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逐步加快。全年全县申请专利1588件,专利授权261件。弘昌新材料等四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2019年全县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0个。新增省级高层次创新团队1个。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激发我县发展活力。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2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启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县污水处理厂二期、东一块雨污分流、河西区泵站及管网工程陆续开工,已完成工程量的90%。沿老濉河的雨水通道建设四处钢制闸,应对汛期内涝。加快推进虎山路人行道、中行东巷、民政巷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充电桩8431个。新增及提升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加强城区路灯亮化的维护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大城市油烟、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充电桩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濉溪县数字城管系统共计立案并派遣30168件,结案29386件,结案率97.5%。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谋深谋实乡村振兴发展。完成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197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47户。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7镇9座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和12071户自然村改厕任务,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实现全覆盖。19个省级和11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加快建设。濉溪镇蒙村、南坪镇任集村获评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序时进度积极推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节能减排。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分别下降4%、9%,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实施扩建提标5万吨/日的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我县43处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资源质量。组织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182家。
(四)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手抓,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筑牢发展基础、优化投资环境,培育经济增长新兴动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按照濉溪县机构改革方案,按时保质完成机构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672户,增长35.3%。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实现异地办理事项31项。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开展“税融通”业务,2019年全县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2.5亿元。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减税降费工作,预计全县全年累计减免税费5.4亿元。全力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累计上报信用信息近四万余条,统筹推进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启动企事业单位车改。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累计走访企业319家,成功对接要素293个。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铝基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摩配件、氢能源等主导产业为核心,坚持招大引强策略,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额12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盛世机车、墙大家居、天凯光通讯、都联重钢4个项目已投产。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参加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联盟会议,在杭州举办长三角产业对接会,成功引进投资15亿元的理士安徽总部项目、投资14.2亿元的美信二期铝箔项目及百亿产值氢能产业园建设项目。成功举办中国铝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论坛,签约项目6个,投资总额68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160亿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和“五项机制”,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全年完成县重点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5%,其中,“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6%。全年争取各类资金3.8亿元。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重点项目52.5亿元。濉芜商贸基础设施等25个项目顺利开工,亚明电子箔、南沱河治理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或运营,力幕新材料、美信铝业二期等34个项目有序推进主体工程建设,28个重大招商项目在12月份集中开工、投产,京台高速双堆集互通立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启动,淮宿蚌高铁双堆集站配套工程落地开工。
(五)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
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推动补短板、强基础,建设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严格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上级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扎实推进。实现1048户3044人脱贫。全年完成扶贫项目502个,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8亿元。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174户。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报销15.9万人次,支出10934.8万元。全心保障民生福祉。全年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人数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之内。新增私营企业2278家、个体工商户6913户。荣获2018年安徽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实施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7.7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5.2亿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2.34万人,续保34万人,完成率达102.7%。完成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任务3307套。全面提升社会事业。新建幼儿园4所,维修和改建学校223所,实现公办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2019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率51.2%,其中一本达线率16.7%,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走在全省同类县前列。临涣镇“踩街”民俗文艺迎新春过大年活动被央视进行专题报道。农村有线电视“小片网”联网率达94%,走在全省最前列。隋堤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启动濉溪明清酿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全面推进综合医改工作,“智医助理”系统在镇、村覆盖率达100%。乡村医养结合PPP项目扎实推进。濉溪县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圆满完成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扫黑除恶成效显著,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59个,破获刑事案件152起。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坚持24小时屯警街面、动态巡逻。
总得来看,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2019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我县企业原有市场被挤占,势必影响我县经济发展。从国内宏观环境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我县自身看,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招工、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发展带动强的龙头项目较少,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受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家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化解。
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更要看到稳定发展的基本盘。从国内形势看,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推出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增加减税降费规模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从省市形势看,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省委十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各类优惠政策优先向工业倾斜、各类生产要素优先向工业集中,全力推动工业企稳回升。全面落实稳投资政策举措,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等领域。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红线优化路径走”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从全县形势看,我县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较快,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长三角等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为下一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淮宿蚌、淮宿阜高速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淮北南站在濉选址,双堆集站先行配套工程落地开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户、开工为我县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将抢抓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做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准备,坚定必胜信心,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六稳”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谋深谋实“十四五”规划,按照“4833”总体思路,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濉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节能减排降碳等指标控制在省、市调控要求内。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行动,深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企业培育,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以上。突出产业培育,围绕高端铝箔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双创氢能产业园、高端医疗产业园等园区经济,大力推进上下游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工业投资项目不少于60个(不含煤化工基地),实现工业投资增长8%,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以政策为引领,力争2020年建成省级创新型县。重点依托铝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加速铝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实现铝产业产值200亿元,铝加工企业总数达70家以上,培育年销售10亿元企业2家。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0年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精心打造“人才洼地”,吸引一流的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人才集聚濉溪,力争到2020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5名。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新城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址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建设。充分用好省级内贸资金促进项目,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家。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建设跨境电商园区。高标准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依托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机遇,发挥柳孜运河遗址资源优势,争取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积极申报柳孜运河遗址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大运河·柳孜文化园争创国家4A级景区。全年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
(二)聚焦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新潜能。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和预算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动基金体系建设,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企事业单位车改。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聚焦产业承接,以沪苏浙为主攻方向,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提供产业配套,引进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重大支撑项目。把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区域城市间联动协作。推动“皖北6+2+N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建设,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濉溪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整合。加快推进“一区三园”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规划调整工作,将濉溪经济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整合为濉溪经开区,重点打造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和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聚焦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招大引强。继续抓好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招商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实现借势发展。加快高端铝箔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双创氢能产业园、高端医疗产业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进行产业招商,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主导产业和关键配套协同发展,推动做大做强。强化专业招商,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商(协)会、科研机构和濉溪籍知名人士等社会资源开展招商。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2个以上,利用省外资金160亿元、外资1.2亿美元。倾力项目建设。坚持目标导向,抓好在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开工项目落地、重大项目连续调度及督查通报等工作,抓好项目要素保障和项目服务优化。有序推进美信铝业二期、力幕新材料、南部次中心、双堆新城、氢能产业园、大运河保护、两站两铁、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县重点项目206个,总投资86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8亿元。加强项目储备。继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筑牢2020年项目储备库,高层次、高起点谋划“十四五”规划支撑项目。重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速铁路及站点建设、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方向,做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申报,谋划一批产业转移、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类项目,努力实现重大项目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四)聚焦城乡融合,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
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实现城乡协同高效发展。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饮水“三供一业”管网延伸等农业类项目建设。进一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启动2020年17个省级和16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以城际高铁站设置为依托,有序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和域外辐射工程。有序推进南部次中心、双堆新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城西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补齐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短板。加大主次干道改造、农贸市场改造和房屋征收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淮北南站高铁新区建设。加快河西区等地块征收工作。完善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城区春季及四个节点绿化工程,不断提升县城绿化面积和绿化水平。推进生态濉溪建设。加强环保生态宣传,深入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生态村镇创建活动。推动开发区全区和重点污染源做好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全覆盖工作。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责任,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3个,完成长防林造林1000亩,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10个。继续分步实施建成区雨污分流项目。
(五)聚焦民生福祉,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聚力脱贫攻坚。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确保上级反馈各类问题整改见效。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推深做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脱贫等政策措施。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收官工作。完善社会保障。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继续实施小老板培育工程,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工作,加大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组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企业参保待遇兑现,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致力民生改善。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教师周转房、寄宿制农村学校建设,提升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濉溪智慧校园建设。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推进乡村医养结合PPP项目建设,实施县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县级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持续净化治安环境、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整治,时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已经开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濉溪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六稳”: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三权分置”: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
3.“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4.“税融通”: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中小微企业纳税情况,向依法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依法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将纳税记录作为企业信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5.“四送一服”活动:2017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实施方案》,决定面向全省企业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即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6.“四督四保”:指省政府为加快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协调调度制度,具体是指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7.“五项机制”:指目标责任机制、台账管理机制、动态管控机制、运行调度机制、督查考核机制。
8.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指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
9.“两不愁三保障”: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10. PPP: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11.“天网工程”:指为满足社会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12.“4833”:“4”指工业强县、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四大发展战略”。“8”指市县同城发展、老城新城统筹发展、开发区与河西区对接发展、南部次中心与临涣煤化工基地联动发展、濉芜产业园与高铁新区协调发展、南坪与双堆新城一体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发展、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八大发展重点”。“3”指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3”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3.“皖北6+2+N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指我省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皖北打造6个市级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2个县级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经验和模式推广至皖北N个市县。
14.“一区三园”:“一区”即安徽濉溪经济开发区,“三园”即濉溪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
15.“三供一业”:指企业的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水、电、气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的一项管理工作。濉溪县农村饮水安全主要是利用“三供一业”的供水水源进行管网延伸,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