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濉溪县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8-13 17:03文字大小:[    ]背景色:       


孙文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濉溪县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案已收悉,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24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把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坚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总体要求。您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立足基础教育实际,提出的建议对我县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几年,为推动此项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

濉溪县始终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目前,全县拥有计算机机房690个,学生终端37849台,教师终端9743台,录播教室57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31.87万元,建成228所智慧学校,配备735个智慧班级,提供教师移动终端2376台(占比28%)、学生移动终端27884台(占比19%)。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达265人,平均每所学校配备1名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同时,还建成6个创新实验室、3个人工智能实验室、6个智慧图书馆和2套智慧体育设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乡村学校带宽不低于200M城区学校带宽更是达到1000M,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进班。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县307所学校设立了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占比96%),并拥有69名教育数字化专家。

(二)数字资源应用

积极推广国家和地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备课、授课、课后延时服务、假期教师研修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目前,我县使用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资源平台,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注册率达到100%(注册人数1.13万),学生注册率为90.5%(注册人数13.24万);全县师生在皖教云平台的注册率均为100%,平台已汇聚优质资源1621477件,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也通过该平台进行考核。此外,全县所有学校均已使用淮北5G + 智慧教育系统资源开展日常教学,该平台提供的课堂工具、数据统计、协同备课、资源中心、课本点读、学校管理、在线考试、班级管理等功能深受师生喜爱。我县自主建设的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应用管理系统,构建了互联网 + 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库,实现了县域内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查询以及区域一体化教研智能化,目前系统数据正在逐步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已被各校下载使用。为提升教师资源应用能力,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在智慧课堂建设中,我县配套建设了明博教育、科大讯飞、沐坤科技教育、乐教乐学4个资源平台,实现了与省皖教云平台的互联互通。为确保智慧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县教育局组建了电教馆及学校两级运维服务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与维护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协同智慧课堂建设企业共同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每年组织全县校长和教师参加省、市电教馆举办的智慧学校建设领导力培训、淮北市教师智慧课堂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同时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14千余人,校级培训人均每年不少于2次。为推动智慧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县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次智慧课堂教学比赛,并组织全县教师参与智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此外,积极组织全县教师参加省、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工作,近三年参与信息化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达286人;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各级教师信息素养比赛,近三年获奖教师达1397人。为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智慧学校建设,县教育局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等方面对担任智慧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为促进教师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我县还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专题培训活动,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素养,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县部分教师已能够熟练运用钉钉、豆包、讯飞星火、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deepseekChatgpt等数字化教学工具进行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教学活动,已建成智慧班级的教师均能熟练使用智慧黑板、平板等智慧课堂教学设备开展日常教学。

(四)教学模式创新

我县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0207月,我县成功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实验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12345”建设目标,即:突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围绕智慧学校硬件升级完善、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新型教与学模式初步构建三个目标;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应用能力、智慧课堂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四大突破;统筹推进队伍建设研训方式、课堂教与学模式、体育美育教学方式、家校社共育方式、督导评估和评价方式五项变革。通过扎实推进实验区工作,实现了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应用能力提升、智慧课堂模式建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形成了具有濉溪特色的信息化实验区。


               20257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