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濉溪县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8-13 17:08文字大小:[    ]背景色:       


韩春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体育特长生招生 切实推动体教融合的提案”已收悉,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加强体教融合,健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行机制

1、建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县业余体校为“龙头”,学校体育为基础,各个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为重点,各类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及社会体育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架构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训练、培养、输送网络体系。

2、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每年定期举办“体彩杯”青少年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速度轮滑、拳击散打、乒乓球、排球等青少年赛事,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健身、竞赛交流。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2小时,逐步推广适宜在学校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着力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落实每一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室内体育运动项目、一项室外体育运动项目),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次根据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如跳皮筋、推铁环、砸沙包、跳房子、贴烧饼等。健全全县各级各项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全县各中小学校每学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运动会。

3、加强体校建设。濉溪县业余体校要按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建设,加大基础建设和投入力度,改善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条件,提高文化课水平和竞技体育能力。在传统项目田径、射箭、篮球的基础上,打造特色项目。到2025年达到3-5个大项、2-3个小项的训练目标。每年用于专项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0个训练日,每个训练日保证不少于2.5小时。做好县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训练参赛、教练员和运动员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教育部门加强对体校注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落实、指导和督查。

4、加强运动员管理,规范运动员注册。2025年以田径、篮球、射箭、手球项目为试点,凡参加市级及以上体育比赛的学生,均要参加省体育局运动员注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体育人才的选拔,加强与市县体育主管部门及市县体校的联系,减少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失。同时制定适宜县情的运动员管理办法,保障运动员训练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良好环境

5、加强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通过办培训班、外派学习等途径定期对教练员和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成双师型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更新体育教学和训练理念,努力提高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整合全县教练员、体育教师资源,打破区域和学校的限制,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担任运动队教练。

6、切实改善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的生活和训练环境,落实省、市、县有关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奖励、训练补贴、服装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全面推行竞赛项目责任制和教练员聘任制,教练员的各项待遇与选材、训练、输送、比赛成绩等各个环节挂钩,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注重体育师资的配备,各学校必须根据教师配备的标准,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并在福利待遇、课时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科目教师同等对待。

7、落实体育后备人才入学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体育苗子、备战省、市运动会的运动员的入学、转学、训练和比赛给予支持,并根据运动队梯队建设的需求,合理安排运动队、运动员集中入学、转学。教育部门县直4所高中和县职教中心每年按照全县运动员初中毕业生运动员比例招收全国前八名和全省前三名优秀运动员进入高中阶段或职教中心体育班学习。县直4所高中和职教中心要建设特色体育项目队,面对全县初中毕业体育特长生招生,如孙疃中学重点发展篮球,濉溪中学重点发展田径,临涣中学重点发展排球,濉溪二中重点发展射箭、手球、体育舞蹈等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

8、根据全县中小学校现有条件,试点落实部分学校体育课时要求,推进大单元体育教学、模块化教学、分项教学、选项教学。研究适合本校的课间操、阳光跑、大课间活动、小课间活动、课后延时服务、课余训练等。在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有效降低肥胖率、近视眼率,提升体质监测达标率指数。

9、全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及4所高中积极推动“三大球”运动,通过学练赛,形成校内赛、校外赛,普及度广,人数参与多的联赛机制,同时各校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项目,在增强整体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培养一批学习型、竞技能力强的体育后备人才。


                   20257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