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濉溪县创新型县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县科技局发布时间:2020-03-20 17:53文字大小:[    ]背景色:       

2019年,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建设省创新型县试点工作部署和要求,着力在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动省创新型县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1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居全省61个县(市)第七位,较2018年提升一位,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财政收入41.8亿元,增长5.4%,增收2.1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县级前十;濉溪县跻身2019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位居第78位,较2018年提高11位。

一、注重强化保障措施,创建工作推进有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省创新型县创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全面推进。一是成立以县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科技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濉溪县创建创新型县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县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濉溪县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创建主题、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实施步骤以及重点任务,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推动贯彻落实创建任务。制定创建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限。三是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召开全县建设创新型县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全县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县建设工作。同时,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创新型县创建工作,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创新型县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推进创新型县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考评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加强对落实创新型县建设工作的评价考核,将创新指标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县委县政府督查考核部门定期对创新型县建设涉及的重要考评指标进行督促检查,汇总通报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科技部门注重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县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加大创新投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设立3000万元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绿色生产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设立2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从“专精特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家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专项”,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二是拓展投融资渠道。与徽商银行合作设立濉溪县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铝基新材料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目前,产业基金规模近6亿元,其中募集资金占基金总规模的80%以上。2019年度,为3家企业争取到铝产业基金3000万元。三是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积级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加强银企沟通交流。2019年,科技融资担保业务在保资金余额14548万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压力。

(四)瞄准特色产业,坚持高位推进。一是坚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铝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抓推进的落实机制。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具体督促推进。成立独立编制的铝基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基地所在园区负责人和相关单位成员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具体推动铝基主导产业发展。二是做好创新服务保障。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开发区设立政务副中心,打造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着力解决企业正当、合理需求。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工程,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修订完善《濉溪县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濉溪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绿色生产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出台《中共濉溪县委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从“专精特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家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意见》,县财政连续三年预算列支3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成长各项扶持。注重强化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的衔接配套,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助力科技型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发展,积极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释放县域创新活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环境。2019年,全年对接要素293个,提供担保6亿元,办理过桥资金6.6亿元,减税降费5.4亿元。兑现2018年度科技创新奖励609万元;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142523.7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9%;共64户企业享受了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加计扣除金额3.67亿元;有4户高新技术企业盈利享受了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率,享受优惠税额0.44亿元。

(二)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显现。一是加大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培育和引进,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梯次培育,引导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规范管理、健全制度、集聚人才、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度,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数达36家,增长90%,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增长10.6%。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注册工作。2019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度,全县新增申请专利187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7件,专利授权551件。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4件。

二是强化项目资金扶持。积极开展“进园区、访企业”,政策集中宣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相关政策宣传,用好用活项目资金。2019年度,引导企业申报争取技改与创新政策资金2204.42万元。组织理士电源等企业13个项目申报制造强省项目专项资金,获批技改与创新方面资金858万元;组织金鸿盛等企业19个项目申报淮北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涉及技改与创新资金845.91万元;组织力普拉斯等企业18个项目申报濉溪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涉及技改与创新资金500.51万元。

三是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2019年推介的重点项目,注重引导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创新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之路。2019年,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版挂牌3家,申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

(三)实施创新平台打造工程,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着力打造创新型园区。县开发区承载力、竞争力和创新力持续提升,进入全省30强行列,获评“数字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园区”,并被省政府纳入“皖北6+2+N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政策支持。安徽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成功揭牌。

二是推动各类研发机构建设。依托濉溪铝基新材料基地,发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新认定富士特铝业、金鸿盛电器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理士电源、宇鑫新材料、巨成化工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待验收;新备案力幕新材料、普成饲料、弘昌新材料、天凯光通讯技术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0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6家。

三是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主动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动濉芜产业园与上海应用物理所探讨在濉设立同位素技术研究所(重点是氢同位素),为氢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县政府及县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开拓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意识。2019年,组织企业参加安徽创新馆开馆暨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淮北市“四送一服”产学研对接会、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会议、承办高企申报专题培训会等。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科技、人社、组织、经信等部门的各种产学研合作项目,多层次、全方位为企业创造交流合作机会,收到较好效果。2019年,全县吸纳合同登记数78项,成交金额1.06亿元。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

(四)实施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效应。一是着力打造铝基特色产业基地。以加快安徽省淮北市铝基新材料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和国家火炬濉溪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发展铝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加大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实现产业的集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濉溪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已形成以再生铝、铝型材、铝箔精深加工为主导,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航天航空、军工装备、汽摩配等产业延深集群。2019年度实际完成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税收3.65亿元,同比增长10.27%。基地现有涉铝企业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8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5-10亿元企业3家,1-5亿元企业21家。铝产业基地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以美信铝业、力幕科技为龙头的高端铝箔产业园,以金鸿盛电器为龙头的智能家电产业园,以理士电源、力普拉斯电源为龙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以北京伯肯氢能源为龙头的双创(氢能)产业园,以英科医疗为龙头的高端医疗产业园“五大特色产业园”,为濉溪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三是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矿山采选设备、工程机械、汽车检验检测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数控机床、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业,改造提升矿用电子设备、节能机电等机电设备制造业,打造皖北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19年,装备制造产值达到54.7亿元。

四是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业生产,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29.8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食品产业发展,到2019年底,全县生猪存栏29.658万头,出栏63.4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23万头;家禽存栏683.48万只,出栏2102.47只;奶牛存栏0.068万头,羊存栏16.8万头;肉类总产8.11万吨,蛋类总产3.14万吨,奶类总产0.424万吨;水产品产量1.206万吨。

(五)实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促进园区工业增长动能转换。着重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依托省级铝基新材料基地,发展铝基新型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依托资源循环化利用,发展以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废气处理利用等为主的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依托“互联网+”等发展电子材料、元器件及专用仪器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物联网等信息服务产业。积极引进行业龙头,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配套服务,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2019年全年战新产值为152亿,增速为12.7%,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

(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创新示范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8.32万亩。实施增粮工程,土地产出率稳步提高,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濉溪粮食”“濉溪良种”两大品牌全面推广,我县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小麦)繁育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7家,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和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落实稳定生猪生产政策,培育省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0个。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示“三品一标”认证,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县现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9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29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3家,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的农产品4个。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家,农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七)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一是着力抓好人才管理基础性工作。依据《濉溪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印发《2019年濉溪县人才工作要点》,为推动全年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积极做好省、市产业创新团队、省“特支计划”申报评选工作。择优推荐理士电池董事长董捷等4人参加省委组织部“江淮人才风采展”,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和奋力推进新时代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

二是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团队建设,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嘉吉农牧的王成和中持环境的杜丹妮荣获省第八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华中天力铝业有限公司被批准设立第十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1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中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重金属工业废水资源化与智慧环保系统团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项目”(C类);新增弘昌新材料、力幕科技、高罗输送装备、力普拉斯电源4家淮北市第九批“555”产业创新团队,天凯光通信技术列入濉溪县第六批“533”产业创新团队。

(八)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民生发展工程,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城市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扎实推进。河西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地标即将开放,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二期、雨污分流工程等项目进度加快,虎山路人行道改造有序推进,2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8431个充电桩建成使用。数字化城管平台高效运行,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濉溪县城荣获安徽省卫生县城称号,入选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名单。

二是污染防治持续发力。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城乡生态文明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5家,完成38家建筑工地、14家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治理,报废老旧机动车1089辆,严控餐饮油烟和烟花爆竹燃放,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分别下降4%、9%,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持续推进。乾隆湖生态修复、凤栖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沱河、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全面推进,岸线绿化工程稳步实施,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河湖景观逐步显现。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行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4%;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8.5%以上。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再获突破,新建和养护农村道路286公里;贯穿全县的供气专线建设完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个省级和11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加快建设,濉溪镇蒙村、南坪镇任集村获评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四是加速推进科技扶贫工程。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农村实现精准脱贫。实施人才科技扶贫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实现全县22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组织科技培训会28场,培训人员2000多户,户均增收1000元。成功培育了科技特派员特色果蔬种植基地2个。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379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12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4。

三、存在主要问题

在肯定创建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创新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投入仍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仍然落后、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一是深化改革攻坚。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一网一门一次”工作要求,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建设省级创新型县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药品耗材招采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规范管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权威。

二是创优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改进和完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全流程网上办事水平。设立企业开办专厅,打造便捷高效服务。加快建设“数字濉溪”,推动“智慧政务”,逐步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开发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建设,实施深度授权,提升服务能力。精准推进“四送一服”,完善落实县级领导帮扶联系机制。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障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君意达等1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推动省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功争创国家级中心,增强铝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发挥聂祚仁院士工作站、徐斌士院士工作站及铝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平台作用,破解企业创新难题。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制造业质量为目标,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推进“皖企登云”和“互联网+制造业”行动,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食品加工、煤电及矿产采选、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转型发展。支持口子酒业、盈科安防等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乐枫电器、松菱电器等项目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智能家电生产基地。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二是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厚植工业发展新优势。围绕“三重一创”建设,谋划推进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加快上海电气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支持斯瓦克车业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壮大规模,打造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铝材深加工及铝基高端产品,加快发展移动空调、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濉溪铝基金属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推进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北京伯肯加氢站项目进度,推动氢瓶生产、燃料电池技术转化生产等涉氢项目尽快落地,促进氢能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发挥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作用,筛选鸿基机械等50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做大做强。选择弘昌新材料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造提升工艺和装备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行动,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嫁接盘活、技改扩建,实现创新发展。发挥标准带动、技术支撑和品牌促进作用,引导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氢能产业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

(三)进一步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力度。一是推进园区建设上台阶。对标国家级开发区创建要求,明确铝基、碳基、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定位,加快“一区三园” 规划调整。利用县开发区被纳入“皖北6+2+N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政策支持机遇,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中德产业园项目建设,形成“一心二轴三片区”结构布局,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先进铝基产业基地和中德经济合作战略平台。加快路网改造、绿化提升等工程建设,推动县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发挥高铁新区带动作用,加快濉芜氢能双创产业园建设,采取定制化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1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启动乾隆湖工业园搬迁,合理规划功能及产业定位,实现园区错位、协调、共赢发展。

二是推进特色产业招商。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和以商引商,推进重大项目招商组和专业队伍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放眼全球,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围绕“高端铝箔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双创氢能产业园”“高端医疗产业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进行产业链招商,助推产业集群发展。紧盯“高精尖”、着眼“大格局”、瞄准“小而强”,寻求与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合作,推动招商引资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三是推进招才引智促转型。推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引人才”和“留人才”并重的人才引育体系,加快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园区搭建企业用工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娱乐等保障服务水平,增强园区人才吸纳能力。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园区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实验室、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共创空间,吸引高科技人才团队来濉设立研发平台。重点推动上海应用物理所同位素技术研究所落户濉溪,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25名,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0年3月20日

濉政秘〔2020〕11号濉溪县创新型县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扫描件).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