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解读】《濉溪县应急科普宣讲员工作制度(试行)》

来源:濉溪县应急管理局(县煤矿监督管理局)发布时间:2025-10-14 11:27文字大小:[    ]背景色:       

濉溪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龙远解读《濉溪县应急科普宣讲员工作制度(试行)》。

问:县里为啥要专门出台这个宣讲员制度?

出台这个制度主要基于三点现实考虑:

一是教训深刻。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频发,很多伤亡都源于群众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救能力。光靠事后救援不够,必须在前端普及应急知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保护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上级要求。国家和省市多次强调要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县里出台这个制度,就是把上级的部署落到实处,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变成具体行动。

三是本地需要。过去应急宣传比较零散,缺乏长效机制。这个制度就是要整合全县的安全力量,把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组织起来,针对我县常见风险,开展常态化、精准化的科普宣传,补齐公众安全意识短板。

说到底,这是我们为守护百姓安全办的一件实事,就是要让“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成为现实。

问:谁是应急科普宣讲员?他们从哪里来?

“应急科普宣讲员”可以理解为官方认证的“安全知识传播使者”。他们的核心任务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知识技能,是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骨干力量。

这支队伍的来源非常广泛,体现了“专业+基层”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来自五个渠道:

专业领域骨干:来自县公安局、消防救援局、应急局等县直单位的在岗专业人员,他们提供权威、专业的风险知识。

基层实践能手:由各镇(园区)推荐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他们了解本地实际情况,宣讲更“接地气”。

企业安全专家:来自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能手,他们擅长讲解生产安全实操。

社会组织精英:来自红十字会、好人协会等团体的优秀代表,他们热心公益,善于沟通。

个人自荐达人:鼓励所有符合条件、身怀“安全绝技”的社会个人主动报名,为公益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这种多元化的构成,确保了宣讲内容既能“上接天线”,也能“下接地气”。

问:宣讲员具体要做什么?工作是如何管理和派遣的?

宣讲员的工作核心是“围绕风险,精准宣讲”。内容聚焦于本县最常见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家庭社区安全、急救技能、公共安全等。

为确保宣讲工作有序高效,实行统一管理模式:

任务统筹:由县应急管理局统一收集全县的宣讲需求,建立“任务清单”,避免多头申请和资源浪费。

提前申请:任何单位需要宣讲,必须提前7个工作日向县应急管理局提出申请。

精准指派:县应急管理局根据宣讲的主题、地点,结合宣讲员的专业特长,进行“派单式”精准指派。

严肃纪律:宣讲员一旦接受任务,必须认真准备、按时出席。如需请假,必须提前2个工作日报告,无故缺席将影响资格。

问:这项制度的出台,对普通市民和濉溪县意味着什么?

这项制度的试行,对濉溪县而言,是一个提升社会整体安全韧性的重要信号和实质性举措。

对市民而言:意味着未来能更方便、更经常地在家门口接受到权威、准确、实用的安全教育。无论是孩子在校的安全,老人在家的用气用电,还是企业员工的生产安全,都将得到更专业的指导,让“安全第一”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对全县而言:标志着应急科普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它改变了以往可能存在的零散、运动式宣传,建立起一支稳定、专业的常备宣传力量。

构建了“大应急、大安全”的宣传教育格局。通过整合全县各领域、各层级的资源,形成了安全宣传教育的合力,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通过宣讲员们的辛勤工作,潜移默化地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从而在灾害风险真正来临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减少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