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2/04/11 11:11 来源:濉溪县司法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根据国务院印发《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中办、国办转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行刑衔接工作,在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协调推进等方面夯实工作基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行刑衔接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基本形成执法机关各负其责、检察机关有效监督、有关方面全力配合、行刑有效衔接的工作格局。2021年,我县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办理的行政执法案件中有23件涉嫌刑事犯罪,均已移送公安机关。其中,市场监管领域13件,占比56.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4件,占比17.4%;生态环境领域2件,占比8.7%;卫健领域2件,占比8.7%;烟草专卖领域1件,占比4.3%;应急管理领域1件,占比4.3%;行刑衔接工作成效正逐步彰显。

一、“两法衔接”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两法衔接”工作,持续推进公、检、法与市场、城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执法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密切协作,不断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一是畅通案件移交渠道,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两法衔接”案件沟通协调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执法案件,积极与公安机关对接,及时移交案件材料。各部门间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各执法领域案件特点,积极与公安机关明确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标准,畅通移交渠道。二是规范行刑衔接程序,增强部门工作合力。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规范衔接程序。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度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共同召开行刑衔接联席会议两次,沟通协调两法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三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增强执法司法实效。行政执法机构发现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或线索时,及时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沟通联系,对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执法协作更为高效,形成了执法“一地发现、多方联动”的有效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行刑衔接工作的不断加强,“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现象得到遏制,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案难移”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法律规定缺位,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职权有限,案源追溯难、调查取证难、案件查处难。二是部分部门配合不畅,行刑衔接机制尚需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各部门对行刑衔接工作重视程度不同,推进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四是业务能力有待加强,不少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专业素养不高,对罪与非罪标准把握不准,证据收集时依然存在重言词证据、轻实物证据,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达不到刑事案件证据标准等现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行刑衔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一要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工作领导。把推动行刑衔接作为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精神的落脚点,列为“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不仅是形成打击合力的现实需求,更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司法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统领下,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执法单位的统筹力度。二要不断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会同检察、公安等部门健全案件移送处理、查询会商、信息共享、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发挥“府检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优势,为行刑衔接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司法局将配合相关单位紧紧围绕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案件移送、推进证据固定、强化法律监督等内容研讨交流;利用好“互联网+”优势,部门联动协作,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共建共享,实现案情通报常态化、案件移送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化。三要深化推动行刑衔接工作开展。加大业务培训,加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将行刑衔接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倒逼工作规范开展。司法局将加强组织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全市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营造行刑衔接工作浓厚氛围,推进相关执法单位加强宣传、通力协作,积极推进以案释法,实现“打击一例、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濉溪县司法局            

                                                                                      2022年4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