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会,揭竿涡宿永
——童立刚烈士传略

日期:2021/01/29 10:21 来源:濉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阅读次数: 字体【  

童立刚(1890-1938),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梁楼村童庄。生于富户农家,信基督教,自幼禀性刚直豪爽。年轻时在冯玉祥部队当过两年兵,耳濡目染深受冯玉祥爱国思想的熏陶,有着强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当年古城寺附近的老百姓购买生活日常用品都要去永城县的李口集,赶集的群众常常受到地头蛇的欺凌。童立刚和童立朝、张树桃、姬雨三、王宜良、王学胜、李贵荫、孙化敏等人揭竿而起,在古城寺拉起了新的集市,并尽心维护好市场贸易的正常秩序,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2017年4月古城村为缅怀先人创办的集市,特立石碑纪念)。

1924年,因官司纠纷、父母先后病故等缘故而家境衰落。童立刚为生活所迫,举家迁居宿县城郊。主要以借债为生产资金,靠磨面卖面、压面条开小饭铺或卖羊奶豆汁等赚来的钱为生活来源,全家8口人过着忍饥挨饿的贫苦生活。尽管生活艰辛,深知不识字要吃苦头的童立刚,常和子女们讲他听来的外国人侵略中国的历史和屈原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勾践卧薪尝胆励志、匡衡凿壁偷光读书等故事。并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借债当衣物凑集学费,托人说情让其子童振铎(曾用名徐干)、童振田(徐白坚,1939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1954年12月因积劳成疾病故,革命烈士,安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入教会办的私立小学读书,兄弟俩合交一份学费,合念一本书,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谋生。这为他们后来投身革命事业既锻炼了意志品质,又增加了知识涵养。

1938年春,日军侵入内地,涡县、宿县、永城相继沦陷,童立刚看到日军的暴行和同胞们所遭受的深重灾难,下决心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于是他携眷属返回老家童庄。

同年6月,童立刚和孙光祖、王维朴、高继英、童振铎在古城小学成立涡宿永三县边区青年抗日救国会。通过选举,推选童立刚为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王卓然为副会长,高继英、孙光祖、王维朴为执行委员,童振铎为秘书。永城、宿县边区约有100多名青年学生及教师参加了此救国会。10月份,青救会安排高继英、王维朴、孙光祖、童振铎四位青年学生到永城县龙岗集的菅沟,参加中共永城县委书记寿松涛主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寿松涛同志亲自指派孙光祖、高继英、王维朴组成中共涡宿永三边特别党支部,负责做好涡宿永三县边区青救会的工作。

这期间,童立刚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引下,领导抗日青救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先后召集了三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工作。起初是宣传抗日道理,做好分化、瓦解“杂八队”的工作,争取他们抗日,收缴“杂八队”郑良珍的枪支,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禁止盗窃和贩卖毒品(大烟)等破坏活动,维护地方治安,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和拥戴。

在此基础上,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按照地下党的要求,主要是学习毛泽东的持久战、游击战、统一战线等思想理论,学习红军长征故事。最后还决定由孙光祖、王维朴、童振铎等负责创办青训班。训练班每天出操训练,除上政治课以外,还学习军事知识,实行军事化管理,既锻炼了青年学生的斗争意志和本领,又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念。当时青训班成员已达百人,抗日热情很高,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每到一个村庄,群众都极为欢迎。这为发展党组织、壮大抗日力量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青救会还积极为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在新四军的公开支持和寿松涛的直接领导下,边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抗日青年武装不断壮大。

涡、宿、永三边抗日青年救国会的爱国行动,唤醒了广大民众,激发起老百姓的抗战热情,团结了各阶层进步分子。但同时也引起了地方恶霸的仇视和恐惧,汉奸、国民党右派分子就趁机造谣、挑拨,唆使土匪、杂八队王朝法、宋效文和地主武装郑良珍等对青救会极端仇视的人,密谋摧垮青救会。特别是听说抗日青年救国会要收缴伪区队和一些杂八队的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消息后,在伪区长王子荣(王白古)的唆使下,伪李桂松、杂八队王朝法带领几十人,于1938年12月25日,突然包围了古城寺青救会办事处(即童立朝的酒坊),抢走了枪支、文件和印鉴,杀害了会长童立刚、会员童立朝、警卫员朱绍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古城寺惨案”。

1939年1月,中共永城县委机关(友军蔡洪范的政治部)于河南永城县西南龙岗集菅沟村为童立刚、童立朝、朱绍堂三位烈士召开了追悼会。

1939年2月,新四军第六游击队一部应中共永城县委的要求,打回古城寺,消灭了杂八队,处决了凶手李桂松等人,为死难者报仇雪恨,新四军四师《拂晓报》为此刊出了“号外”。

同年夏天,中共永城县委书记寿松涛率永城县学生大队经永城东南柏山集至童庄,为牺牲的童立刚、童立朝、朱绍堂三烈士烧纸以示悼念。此后,很多宿涡永三边青救会会员都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打击日伪土匪的骨干力量。

2000年夏天,经濉溪县民政局审核,报县领导批准,童立刚烈士遗骸由其亲属负责迁入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