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濉溪镇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
主 持 人:孙 超 濉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新闻媒体:市传媒中心、县融媒体中心
参加人员:
孙 超 濉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徐学兵 濉溪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
李 岩 濉溪镇农综站负责人
张 燕 濉溪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
刘德哲 濉溪镇农田水利负责人
其他相关负责同志
发布会流程:
1、介绍濉溪镇乡村振兴工作基本情况;
2、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一、介绍基本情况
孙 超: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濉溪镇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有请濉溪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徐学兵同志来向各位介绍今年以来濉溪镇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徐学兵:今年以来,濉溪镇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立足本镇实际,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落实防返贫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常态化走访五个农业村监测户家庭,了解其家庭收入、环境卫生级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督导村专干和网格员工作。以农村人口大排查工作为契机,全程督导、筛查6950户居民,强化预警信息推送、核实,确保应纳尽纳。目前,我镇共有监测户40户107人,其中,已消除风险25户61人,未消除风险15户46人,新识别纳入5户16人,1户2人正在走新纳入识别程序,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因人制宜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开展政策宣传,争取政策支持,激发监测户内生动力。充分发挥73名网格员作用,明确专人专抓专管,应纳尽纳,确保防返贫监测工作落地落实。定期开展村级网格员培训会,培训业务知识,测评网格员掌握程度,不断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基石。二是紧盯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推进蒙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着力克服矛盾问题,想方设法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标文件初审,下一步将挂网招标。
二、媒体记者提问
1、记者:您好,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各村开展如茶似火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治理村庄环境取得了不少进展,我们是如何常态化有效巩固目前整治的成果。谢谢。请问濉溪镇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哪些作用。作为濉溪县的主城区,为推动乡村振兴做了哪些工作?
孙 超:下面请李岩同志答复。
李 岩:为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濉溪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紧盯“房前屋后干净、室内庭院干净、路面树下干净、池塘沟边干净”等任务目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步伐。一是定期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推动发展,根据“以点带面、连片整治”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员示范、全面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各村通过乡村大舞台、流动大喇叭、发放明白纸、悬挂条幅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关工委五老”威望高、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大力开展“户改厕、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巡河护河”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和文明健康素养,主动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创新推出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兑换”工作机制,将“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的评选一并纳入“积分兑换”中。四是组织党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配备专业垃圾清运车,做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全面落实垃圾“日产、日清、日运”措施,将环境从“一时美”向“时时美”成功转变。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2、记者:您好,为持续推动濉溪镇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制取得哪些成效?
孙 超:下面请张燕同志答复。
张 燕:濉溪镇乡村振兴站持续跟进王冲孜村、蒙村、黄桥村数字化积分制工作进展。三个村7月份申报38件,家庭认证率6.14%;8月份申报18件,家庭认证率2.46%,王冲孜村申报数量和家庭认证率持续提升。同时,乡村振兴工作站把“美家美院”“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重点工作与积分兑换有效衔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积分兑换活动,进一步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积分超市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文明创建中的撬动作用。
3.最近我们有关注到,濉溪镇在乡村产业发展大胆探索创新,将本地特色文化、土产有机融入乡村发展的大坐标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请问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孙 超:下面请徐学兵同志答复。
徐学兵:近年来,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濉溪镇蒙村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依托自然条件和丰富经验,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使各村抱团发展、统一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探索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约瓶颈的有效路径,创办“强村公司”,科学培育乡村业态,变资源为资本,持续做大精品果蔬、黑小麦、中药材、优质蘑菇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展销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平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09.7万元,不断绘就长三角地区濉溪新“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