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铁佛镇简介

来源:铁佛镇发布时间:2025-03-07 08:49文字大小:[    ]背景色:       

【政区概况】铁佛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位于北纬33°42′33°53′东经116°35′116°56′。地处淮北市濉溪县城西南部约23千米处。东距宿州市45千米,西距永城市15千米。地处县城西南部,西连永城市候岭乡,北连刘桥镇,东连百善镇,南连临涣镇。

辖道口、周圩、刘楼、北张楼、店孜、卧龙、和谐、黄集、赵集、铁佛、张庄、七口、张黄庄、岳集、茂铺、油榨、朱庙、大王、古城、孟楼、崔楼、梁楼、朱暗楼、南张楼、梁庄、邹楼26个行政村。

铁佛镇共有户籍人口138083人。辖区总面积257平方千米。其中,可耕种面积26.5万亩。

单位负责人:党委副书记、镇长 任鹏

办公地址:濉溪县铁佛镇佛祥路001号

办公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0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561-7228013

邮政编码:235100

邮    箱:tfzrmzf@163.com

【自然条件】 

铁佛镇境内全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地层走向由东西转北偏东,向北倾斜,倾角平缓。以横穿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南部为古老河湖相沉积平原区。隋堤南有较多的封闭型湖洼地,全系耕地。这是全镇特有的地貌类型,其成因与隋运河有关。原运河北堤宽40米,高出地面5米,高大完整;南堤宽20米,高出地面4米,残缺不全。汛期大水猛涨时,南堤往往决口,泥沙被水冲向决口两边,自北向南形成土岭。由于长期积水,便形成封闭型湖洼地,近似方形。这样的湖洼地如卧龙湖、尹湖、油榨湖等。特点为湖底滞水性大,四周保水差。

铁佛镇属古河床边缘中等富水区,沱河从西到东穿境而过,新建沟、青沟、隋堤沟等6条主干大沟横穿东西。著名的隋唐大运河遗址(当地人称为隋堤)自西北向东南(店孜村、铁佛村、道口村均位于隋堤上)穿过该镇境内,全镇建涵闸7座,承担全镇排水灌溉。

铁佛镇煤炭、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4亿多吨,煤种为低灰低硫优质无烟煤,多分布张黄庄村、卧龙村及其附近区域。镇内有卧龙湖煤矿一座,系省“861”重点工程。铁矿石储量700万吨,多分布邹楼村及附近,邹楼铁矿在建设、完善中。

【基础设施】铁佛镇境内有宿永公路、濉岳公路、白铁公路交叉贯穿,泗许、济祁高速公路在镇南部交汇,交通便利。2023年,铁佛镇有中国农业银行铁佛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铁佛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岳集支行、安徽农商银行铁佛支行、安徽农商银行岳集支行、安徽农商银行卧龙支行金融机构6家。共有教育教学机构42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28所、幼儿园12所。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3个,通信普及率94%以上,互联网用户1.2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00万元。

【经济发展】

2024年, 铁佛镇实现 税收入库4554.19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同比增长20.58%;完成工业投资2.74亿元,累计增速2.6%服务业营收为3531.5万元,同比增长86.02%利用省外资金1.7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9%全年培育规上服务业1;大个体零售业1家场;大个体餐饮业1家;规模工业1家。2024年,全镇试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飞防”实施总面积16.34万亩,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共流转土地7.67万亩;新增注册商标产品30“铁佛甄选”直播间吸粉2.9万人,累计订单量超1万单。佛镇“强村公司”项目、邹楼村“土地大托管”项目获全市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三等奖、优秀奖;2024年粮食总产达24.6万吨,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新增耕地面积657亩,已竣工并通过验收353.349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技术,复合种植验收10068.98亩。

【铁佛镇特色】

卧龙人民公社(旧址)

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位于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卧龙村境内,交通便捷。1958年10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亲临濉溪县第一个成立的人民公社—卧龙人民公社视察,高度赞扬卧龙湖地区河网化改造工程。他指出:“兴修水利是件大事,特别是易涝地区,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全国先后有8个省和地县派人来卧龙人民公社参观学习。

2020年9月,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在原址重建并对外开放。本展馆分为四个展区,还原了历史时期卧龙人民公社的景况,详细介绍了公社的历史变迁,首次展出当年刘少奇同志视察卧龙人民公社时期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

古城汉墓

据史料记载,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古城行政村的古城寺集在汉代是沛郡治下的一个县,史称郸县(在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辞典中:汉代郸县在今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在《大清一统治》一三九卷中记载:汉代永城一带有芒(后改临)、酂、敬丘(后改太丘)、建平(今永城县马头寺一带)、建城(今永城县侯岭西二郎湖为其旧城址)、郸县(此县城三国时尚存,晋废)。郸县城南临浍河(旧称水),城西北三里有山名曰柏山,城东北二里有樊哙墓(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有记载),浍河北岸有“樊哙将军点台”遗址(现在古城村东南)。

古城汉墓位于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当地老百姓传说为汉代樊哙墓1992年由安徽省考古所主持发掘,出土文物一二百件,有铜印、石器、铁器、陶器和瓷器等文物。汉墓的一号墓顶高达3.8米,二号墓共有12室14个单元,结构复杂,保存完好。二号墓画像石雕刻手法为浮雕、线刻等,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足鸟、象、猪、鱼、开明兽、天禄、辟邪等珍禽异兽。一号墓室内的砖壁上发现有“元和五年”,乃东汉章帝年号。二号墓未发现纪年砖。一号墓为东西向,前中后对称有6间墓室、砖石结构,全为砖券,覆斗形番顶结构,墓壁用白粉勾缝,南北室有拱门相通,大青砖铺底。墓砖有3种规格以上,纹饰有3种。二号墓则是另风格,石梁柜架结构,其上用砖做拱顶,同为番顶,墓道西向,1面画像石刻,石刻内容如上所述。该墓的发掘,对研究我国汉代古墓葬的建筑和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曹楼千年银杏树

铁佛镇邹楼村曹楼庄古银杏树(又称白果树),高32米,胸围6.5米,枝下高2米,七大主枝支撑托起30×26米的伞状树冠。初步鉴定,属东汉时期古树,迄今已有1800年之久,是淮北市古银杏树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一株。

据曹氏大型墓碑载:“公祖居河南,惠王之裔,明初时迁于涣北白果树左,由来九世矣…”明代初年曹氏祖先迁于“白果树左”,可见在当时此株银杏已是相当大树。此树已经被《安徽古树名木》一书收录。

白果树由于历史底蕴浓厚,被赋予了太多神奇的色彩和灵性,古树因此也被八方来客参观、祈福。

无籽西瓜

铁佛镇具有多年的西瓜种植历史,所产西瓜以汁多、沙脆、味甜享誉周边市县。种植面积达2.8万余亩。在道口村的影响带动下,全镇走上了种植西瓜致富的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