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佛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飞防)方案》的征求意见稿
为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发生,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经铁佛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铁佛镇农综站起草了《铁佛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飞防)方案》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2月1日——2024年3月4日),并征求社会意见,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信函邮寄地址: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
联系人:王其圣
联系电话:0561-2238118
起草说明:
小麦赤霉病会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小麦受害后千综合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 ,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根据农业部门预测,2024年小麦发生赤霉病风险较高,如果防控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小麦减产严重,造成农民财产损失,粮食安全收到威胁。铁佛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小麦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为了更好开展2024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飞防)工作,经镇农综站研究,起草本方案。
2024年首次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改变了以往直升机飞防的模式。由于植保无人机作业精细化程度更高,在作业过程中需要镇村干部进行配合监督,以保障飞防实施效果。本方案对组织领导和监督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铁佛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飞防)方案(征求意见稿)
铁佛镇种植小麦面积26.5万亩,预计2024年我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为全力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夏粮高质量丰产丰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确保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二、目标任务
2024年,全镇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26.5万亩次,确保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超过2%。
三、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增加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强化化学防治
1.适期用药。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防治策略。严格按照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5-7天后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同时,加强病菌抗药性的监测,及时指导科学合理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2.药剂选择。赤霉病防治药剂要综合考虑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赤霉毒素控制效果和对锈病、白粉病的兼治作用,优先选择防效好的药剂,同时考虑天气因素,药剂须具有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等效果。从《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关于印发2023-2024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推荐的药品名单内,结合近年药品在我县生产实践中的药效和价格,会商确定用药品种,可选择丙硫菌唑、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唑醚·戊唑醇、苯甲·丙环唑、戊唑·嘧菌酯等,也可选用氰烯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优先选择适用于飞防作业的超低容量液剂、液态环保型药剂等。作业时可选择添加农药减量助剂、沉降剂等,以减少农药使用数量,提高防治效果。
3.科学施药。坚持两次用药,首次施药以“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全覆盖,二次防控实施统防统治与群众自防相结合。第一次防控要按照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配足水量。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
(三)加强收储管理
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导致麦穗或麦堆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要加强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汰除赤霉病粒,在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小麦赤霉病防控时效性强、技术性高、难度大,各村、镇直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目标任务,细化防控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广泛动员部署,科学防控,全力以赴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
(二)强化宣传指导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分片包干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大力宣传普及防控技术,促进防控工作措施到位、技术措施到田。
(三)强化科学防控
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做好科学防控工作,实施包保服务,压实责任,进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广大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引导选择高效低风险农药和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科学防控,做到高质高效防控、实现增收减损减药之目的。成立小麦赤霉病技术指导工作组,开展防控技术指导,推动防控技术落实。
(四)强化责任落实
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工作情况进行协调、调度、督导飞防相关工作,及时解决防治中遇到的问题。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三位一体”网格化包保模式,同时各村要加强对施药作业服务组织施药监管,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社会关注”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强化监管、明确责任,努力提高防控技术到位率。确保夏粮丰产丰收。